昆明论坛

标题: 公务员卖房急 怎不令人浮想联翩?! [打印本页]

作者: 昆明良民    时间: 2013-1-20 05:47
标题: 公务员卖房急 怎不令人浮想联翩?!
  公务员卖房急 怎不令人浮想联翩?! 11月以来,北京、上海、广州等多地的二手房成交量明显增长。对此,有分析认为国家试点推行公开官员个人财产及住宅信息,以致拥有多套房产的部分官员急于脱手名下房产。(腾讯网)
  
  心里既然没鬼,又为何急于出手名下房产?更让匪夷所思的是,竟有公务员坦诚表示,担忧自己通过非正常收入途径获得的房产会被查,看来,官员卖房已经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然而问题往往并不是绝对的,就拿此次卖房子来说,我们虽然并不能排除某些官员的确卖得是自己合法收入挣来的房产,但在相关“严打”政策之门尚未合死前,那些以个人或是家族名义连出手数套房子的行为,确实很容易让人浮想联翩。要知道现在的房价虽然受到国家宏观调控的制约,但是仍然在缓慢的爬升,小城市尚且如此,更何况那些寸土为金的大都市?曾经有一个非官方的调查,大致说中国有百分之九十的人买不起房子,作为老百姓,我们不必猜想这个调查的真伪,单看自己是否能一次性付清近百万的房款且不用贷款就能略知“房事”一二,然而房事背后的水到底有多深,又岂能是你我能探得究竟的?一部《蜗居》,一声房奴,已不能尽百姓对于安居的心酸与期盼,在买涨不买跌的规律下,还有多少人没被房事这张股票“套牢”?加之,仇官仇富的心态在伴随道德败坏、贪腐大案频发的势态下日烈,因此,官员急卖房,怎么会不招人反感、惹人猜疑?
  
  在此次事件中,房子并非只是公民个人法律不动产,而是在特殊社会职业身份下防治腐败的重要方面,必须接受法律和人民的监督。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我党一贯坚持的政治立场,要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健全反腐败法律制度,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世界各国反腐经验也表明,领导干部财产若不向公众公开,廉政监督将可能成为一句空话。因此,若要治理腐败,必须加强制度建设,要克服阻力,尽快出台适合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开来的官员财产公开制度,同时,还要把关注重点放在那些专看制度走向而引发的官员异常“行为”上,加大审核力度,一旦发现官员正当收入与消费水平严重不符的情况,立即要求申报人作出解释,总之,就是要尽一切可能,杜绝腐败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对人民群众负责。
  
  

作者: 昆明良民    时间: 2013-1-20 05:48
  11月以来,北京、上海、广州等多地的二手房成交量明显增长。对此,有分析认为国家试点推行公开官员个人财产及住宅信息,以致拥有多套房产的部分官员急于脱手名下房产。
  
  据调查,确实出现多地政府机构人员放盘出售的现象。多位知名房产专家表示,官员抛售的房产在二手房市场份额很小,不会导致房价下降。
  
  政府人士急着找中介卖房
  
  江苏省某理财顾问公司物业部经理杨智(化名)近2个月收到了不少贵宾客户的多次来电,“他们都是政府人士,奇怪的是,都打电话来说急着要我们找中介把他们手上的房产卖出去。”
  
  姚立群(化名)也收到来自苏州市多个中介的放盘短信,称“8套市场难寻单位,户主统一放盘,政府优质资源”。她从其中一家中介的负责人口中得知,该8套房是当地某镇国土资源部门一位领导以及其亲属陆续挂牌转手的房子。
  
  类似的情况还在广州、中山、佛山等地上演。在珠三角从事民间借贷业务的人士王煌(化名)从今年3月份至今,陆续接到来自中山、佛山各地公务员的“生意”。他们均希望尽快抵押手中的包括土地和房产等资源,尤其是房产,并希望尽快获得贷款。与此同时,上个月国内多个城市二手房交易呈现小高潮。北京市住建委网签数据及多个机构的调查数据均显示,北京11月二手住宅合计签约14449套,同比增长了94.5%,接近翻倍。上海、广州等地的二手房市场成交也十分火爆。
  
  或因财产申报被迫转移资产
  
  近日,多地试点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广东规定,凡瞒报财产,将一律先停职再调查。有分析认为,正因如此,那些拥有多套房产的官员们才赶紧将名下房产脱手出清,引发二手房产市场爆棚。
  
  王煌透露,确实有公务员坦诚表示,担忧其通过非正常收入途径获得的房产会被查。这部分公务员或多或少都有参与实体企业投资或其他投资,今年市场不景气,资金偏紧,部分官员的确有考虑为转移资产到海外做准备。
  
  不过,王煌对这类有着“灰色背景”的房产十分警惕。“部分物业关系背景太复杂,一旦在该公务员出事或移民前,过户等手续并未办理完毕,合法权属未能理清,那这笔账就成了坏账。”
  
  房价难以真正下降
  
  财经金融评论家余丰慧表示,官员财产公示制度备受关注,一旦财产公开制度推出,官员们拥有的多套住房将会提前脱手入市,这也将对房价走低起到推波助澜作用。北京中原市场研究部总监张大伟则认为,财产公示并不会导致大规模抛售。官员抛售房产变现存在更大的风险,所以这种做法并不可取。他同时认为,即使出现抛售,官员房产占市场份额不超过10%。多位业界人士也表示,即使这批“灰色房产”大量流通,但促使高房价形成的原因还有很多,房价难真正下降。
  
  





欢迎光临 昆明论坛 (http://kmrlt.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