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uliang 发表于 2012-4-7 06:59:42

交通部自助餐1元 从食堂看透三公经费的黑暗

  交通部自助餐1元 从食堂看透三公经费的黑暗 昆明论坛小编导读 谁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近日有学者把部委食堂当作课题来调查,发现很多部委食堂伙食费实在优惠,可以说是免费的午餐,其中交通部自助餐1元,不少网友得知交通部自助餐1元后都表示想去蹭饭。交通部自助餐1元其实不是个例,在很多地方都存在,交通部自助餐1元也因此引起了网友的共同关注。
  
  “我吃过二三十个部委食堂”探秘部委食堂:不是所有地方都好吃
  
  学者“老潘”主攻的方向是人类学,需要研究衣食住行,再加上自己本就是个“吃货”,因此他想把部委食堂当作一个课题来研究。对众吃货来说,“吃遍驻京办”或许不是什么难事,但“吃遍部委食堂”可谓一个难以企及的目标。从建国初期的“开小灶”到如今的“机关饭”,部委食堂一直是京城里隐蔽且神秘的处所。2008年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央部委机关拥有食堂75家,员工近3000人,为5万多机关干部职工提供就餐服务。
  
  广电总局:对三千名老人开放
  
  3月8日下午4点多,在广电总局“新302餐厅”宽敞明亮的大厅里,已经有三五个老人等着开饭了。
  
  沿长安街向西,行至西便门外大街,在毗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胡同口,便可看到“广电新302餐厅”的牌子。牌子下方挂着三个牌匾,分别为“中国绿色餐饮企业”、“国务院机关各部门先进食堂、十佳单位”、“中国烹饪协会团体会员”。
  
  2009年,这一国家广电总局的内部食堂,悄然放低身段,对公众敞开了大门。
  
  餐厅副主任顾小杰告诉本刊记者,那一年,广电总局原本想关闭这一食堂,月坛社区的负责人听说后,建议将该食堂作为居家养老供餐服务点。彼时,月坛社区内有27158名老人,占户籍人口的22.3%,老龄化状况相当典型。
  
  顾小杰称,北京市对居家养老早有政策,也早就想和各大机关合作,“但那些‘中字头’、‘国字头’的单位,北京市根本请不动。刚好我们总局机关服务局局长刘成斌是西城区人大代表,和地方上联系比较密切,双方就一拍即合了。”
  
  据介绍,广电总局与月坛社区共同出资27万元用于餐厅改建,主要服务对象是月坛社区五六十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到目前为止,已有两三千名社区内老人办了饭卡。为方便老年人行动,餐厅入口处的台阶上特意铺上了深绿色防滑垫,旁边还装了扶手。卖主食的餐车旁摆着若干椅子。每天中午,买主食的队伍几乎会排到门口,老人们坐在椅子上,一边排队一边聊天。
  
  操作间的玻璃上,贴着3月5日到3月9日的菜单。每天6个菜,四荤两素,其中有一个微辣。一个星期下来,没有重样的。最贵的红烧带鱼也不过22元钱,其他大部分主食的价格为一到三元。88岁的杨老住在铁道部附近,经常步行近10分钟到新302餐厅吃饭。“平时家里没什么菜,懒得做饭了,就过来吃。”杨老一边吃着饺子,一边告诉本刊记者,“还是吃食堂好,放心。”行动不便的老人则可从《人文月坛》报上了解菜单,按需订餐。餐厅亦可送餐上门。
  
  “来我们这儿的有不少名人呢!”顾小杰颇有些得意,“陈鲁豫的父亲几乎每天中午都来,中央电视台以前的播音员沈力,也是常客。”
  
  日渐上涨的物价让顾小杰有些头疼,“我们现在收支基本持平。但在成本不断提高的情况下,要想经营下去,不可避免地把这些成本转嫁到顾客身上。可如果菜价提高太快,就和惠民的初衷背道而驰了,老百姓们也会抱怨。”
  
  有广电总局工作人员向本刊记者透露,总局内部工作人员很少到302餐厅吃饭,大院里有内部食堂。
  
  新华社食堂上了“大众点评网”。中直机关食堂之间交流评比时,顾小杰走过不少食堂,他印象最深的是新华社食堂。在坊间,这里曾和中南海的怀仁堂、人民大会堂并称为“北京三大堂”。
  
  2008年完成改造后,新华社食堂更是颇具规模——地下一层是24小时营业的餐厅;一层有自助火锅,亦有西餐厅;二楼是中餐厅和清真餐厅;三楼为自助餐;四楼则是健身馆。食堂每天中餐的副食有60多种,主食50余种,每天接待就餐约6000人次。
  
  食堂坐落在办公区外、家属区内,外人可随便进出。但若想用餐,则须有新华社饭卡。中午,阳光透过厚厚的落地窗,直射进餐厅。这时,也是就餐人数最多的时候。大部分员工习惯沿自动扶梯到二楼大厅用餐。大厅分为就餐区、收盘区、酒水饮料区等。在进门处领取餐盘后,会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发筷子和餐巾纸。
  
  在窗口上方的电子屏幕上显示着当天的菜单,菜品约二三十种。凉菜大多一两块钱,红烧排骨、猪蹄等荤菜也大多在10元以内。除此之外,另有叉烧肉、蛋清肠、松仁小肚等熟食论斤卖。主食除了常见的米饭、馒头,还有蛋挞等点心。
  
  据介绍,二楼的面包最为“抢手”,隔天换品种。两个大面包外加两个小果酱面包只要4块钱。由于限量供应,有些人甚至在开饭前半小时赶来排队。多年来,新华社食堂自创了50多种自成体系的“大锅菜”,还编辑出版了《中西餐大锅菜精选》专题片。
  
  近年来,随着物价的一路飞涨,“10块钱能买什么”、“一块钱能买什么”皆成为了人们自嘲的话题。一元钱能吃什么?一根地沟油油条,半碗豆腐脑,一个含有各种添加剂的蒸功夫包子……一块钱实在难以吃到什么,但在部委食堂却可以吃上纯进口的牛肉,还有免费的火锅。
  
  近日,记者走访多位部委机关工作人员后了解到,近年来,部委食堂大多以自助餐为主,一顿午饭一般不会超过10块钱,有些机关只需个人掏一两块钱“意思一下”。而在全国政协机关食堂,更是出现了“免费午餐”,除凉菜外有6-8个热菜,有麻辣烫,炸酱面等辅食,二楼的局长餐厅则有火锅可供选择。交通部收1元钱就能吃自助餐。
  
  在通胀严重的当前,普通老百姓都被持续上涨的物价压得透不过气来,都在为收入太低,生计困难而发愁时,作为国家部委尤其是全国政协这样的高层官员,竟然为自己及机关干部提供“免费午餐”,这如何让民众伤得起?这如何不让国人震惊?
  
  1块钱的自助餐,免费午餐并不单单只是一顿饭,一个食堂的问题,折射出的是三公经费的黑暗。既然国家部委能将公款通过一种形式转移补贴到“午餐”中,难道他们就不会“挂午餐的羊头,卖肥私的狗肉”,把国家的财富转移到自己的口袋中,以中饱私囊吗?不然大家又如何理解国家部委每年几亿、几十亿的“违规资金”呢?
  
  三公经费一直是近年来人们关注的焦点。只有彻底整治好三公经费,政府才值得消费者的信任。普通老百姓享用的是每天几十块钱的午餐,而政府部门却只需花1块钱甚至于免费就能享受到绿色好食品。这样的差距让老百姓情何以堪,这样的政府又何以取信消费者?希望有关部门能真正的引起重视,彻底整治这种不正之风,让老百姓看到一个清正清廉的政府部门。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交通部自助餐1元 从食堂看透三公经费的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