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何 发表于 2012-2-19 14:30:43

昆明为300只红嘴鸥体检 130余红嘴鸥带上“身份证”

  昆明为300只红嘴鸥体检 130余红嘴鸥带上“身份证” 昆明论坛小编导读 “体重340克,喙长30毫米,翅长330毫米。”昆明市鸟类保护协会成员杨明一边记录数据,一边对记者说:“尾尖黑色,说明还是个幼鸟,但长得结实强壮,飞回西伯利亚应该没问题。”
  
  2月18日,昆明市林业局组织“情暖春城——关爱红嘴鸥”活动,对即将回迁西伯利亚的红嘴鸥进行抽样体检,并佩戴环志。测体重、量长度、抽血液、提唾液,最后再佩戴环志,一只红嘴鸥的体检就完成了。昆明论坛关的红嘴鸥,迫不及待地飞回同伴之中。
  
  “我们这次抽检了300只红嘴鸥,大多数体重都在300克以上。”昆明市林业局副局长杨国荣介绍,经过一个冬天的休养生息,红嘴鸥体重普遍上升100克左右,说明已有充足体力踏上回迁之旅。
  
  从1985年至今,每年有大批红嘴鸥飞来昆明越冬。它们每年11月左右如约而至,在春城度过温暖的冬天后,次年2月下旬前后飞回繁殖地西伯利亚。2005年,昆明市被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授予“中国红嘴鸥之乡”称号。
  
  “从监测结果来看,来昆明越冬的红嘴鸥数量呈上升趋势,今年已经超过4万只。”昆明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办副主任景良英介绍,随着滇池水体质量改善,市民爱鸥意识增强,“人鸥和谐”已成为昆明的一道景观,“春城戏鸥”还受到全国各地游客的喜爱。
  
  杨国荣介绍,为了给远道而来的红嘴鸥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昆明每年投入30万元保护和喂养红嘴鸥。“红嘴鸥主要栖息在滇池与翠湖,觅食区域狭小,鸥多食少,所以我们采取定点适当人工投喂。每年投喂70吨鸥粮,帮助红嘴鸥过冬。”
  
  在18日当天活动中,昆明市还为红嘴鸥准备了一顿丰盛的大餐,400多名市民和学生在滇池海埂大坝给红嘴鸥喂食,投喂鸥粮200多公斤。昆明市民杨普安说:“红嘴鸥是昆明人的老朋友,它们要飞回西伯利亚了,今天再来喂喂它们,希望它们每年冬天都来。”
  
  18日,昆明市林业局组织我市的专家、学者在海埂大坝对即将离昆的红嘴鸥开展第二轮环志调查工作,调查中,工作人员为130余只红嘴鸥带上了属于自己的“身份证”——环志。
  
  一大早,20多名来自昆明市濒危动植物收容拯救中心、西南林业大学、云南省农业大学、昆明市鸟类协会等单位从事鸟类研究工作的学者和专家就在海埂大坝上忙开了,只见工作人员按照相关操作规范分别对捕捉到的红嘴鸥进行称重,测量身长、翅长、喙长和尾长等,在经过抽血后,为它们带上一个带有通讯地址和唯一编号的G型金属小环后便放归滇池。
  
  在当天的环志调查工作中,工作人员共对130余只红嘴鸥进行了环志,令人意外的是,当天还回收了2个环志。“能在一天内回收2个环志已经相当不容易了!”昆明鸟类协会副秘书长杨明说。鸟类的环志回收率很低,一般为万分之一,甚至更低,我市自1986年开始对红嘴鸥进行环志,至今已有2600余只红嘴鸥有了自己的“身份证”,并回收了29个环志。“1986年我们曾收到一个当年在昆明近郊得到的红嘴鸥脚环,环上标明‘莫斯科’字样,1987年2月我们又在滇池捕到一只带有莫斯科鸟环的红嘴鸥。说明到昆明越冬的红嘴鸥有可能来自西伯利亚,至于其他的红嘴鸥来自何地,以及到昆明的红嘴鸥越冬期满之后在返回繁殖地的过程中又经过些什么地方等问题,都还需要进一步通过环志回收才能逐渐明确。”杨明说,1987年1月14日我们在昆明环志的一只红嘴鸥,7年后又于8月11日在新南威尔士州被澳大利亚回收,其飞行距离8333千米,为昆明红嘴鸥的迁徙提供了很有价值的材料。
  
  此次环志调查工作将持续两天,环志调查工作完成后,相关部门将把登记的环志信息寄往北京的全国鸟类环志中心,并核实回收环志的相关信息,进一步了解掌握红嘴鸥在昆明越冬期间的生长状况,获取红嘴鸥迁徙的路线、特性、规律及其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等相关的信息。昆明市濒危动植物收容拯救中心工作人员提醒市民,在开展红嘴鸥环志工作期间,会给市民观鸥和喂鸥带来不便,希望得到广大市民的支持与理解,如市民观察或收到带有脚环的鸟,请将有关信息或脚环及时向昆明鸟类协会或全国鸟类环志中心报告,以便尽快核实鸟类的活动情况。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昆明为300只红嘴鸥体检 130余红嘴鸥带上“身份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