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方案年内将制定发布 一考定终身能否终结
高考改革方案年内将制定发布 一考定终身能否终结 昆明论坛小编导读 2月2日教育部公布了2012年年度工作要点,提出今年要制定《中小学安全标准》,建立校车制度。制定《中小学安全标准》
教育部2012年年度工作要点称,要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防范和处置机制,积极推动并指导各地和学校加强应急机制建设。制定《中小学安全标准》。建立校车制度,积极配合做好《校车安全条例》的贯彻实施工作。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食品卫生安全,严防发生食物中毒。做好学校传染病防控与学生食堂工作。
今年清理规范高考加分
教育部提出,今年要研究高考改革重大问题,制定发布改革方案,指导各地根据实际探索本地区高考改革。目前自主招生、高校招生自主权的落实、异地高考、分省命题等都是社会关注的热点。
教育部表示,要规范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逐步扩大改革试点范围。清理规范高考加分。开展高职教育入学考试由省份组织试点,完善“知识加技能”的考核办法,扩大示范高职单招、对口招生规模。指导高中新课程省份探索高考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高校要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
教育部提出,制定高校面向贫困地区实施定向就业招生工作方案,探索完善定向录取等多元录取方式。去年,有关贫困地区或农村户籍学生进名校难的问题一度成为社会热点。另外,要启动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还要优化高等教育招生计划结构,普通本专科新增招生计划重点向中西部地区高校、民办高校和高职学校倾斜。
要点
经费投入成立“落实4%工作办公室”
工作要点提出,配合有关部门,指导各地落实国务院出台的各项投入政策,切实保障教育经费按法定增长,不断提高财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确保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达到4%。加大学前教育投入。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水平。推动制定职业学校生均财政拨款标准。提高高校生均拨款水平。统筹做好高校和普通高中化解债务工作。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成立落实4%工作办公室。
高校治理直属高校试点校长公开选拔
加快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出台《普通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施意见》,并抓好贯彻落实。印发直属高校领导班子建设指导意见。开展直属高校开展校长公开选拔改革试点。开展选聘委派高校总会计师试点。推进直属高校纪委书记交流任职。加强高校学术委员会制度建设,探索教授治学的有效途径。
研究制定直属高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探索建立高校领导收入分配激励机制。
升学考试研究随迁子女当地升学考试
切实推进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指导各地出台并落实解决义务教育择校问题。
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将常住人口全部纳入区域教育发展规划,将随迁子女全部纳入财政保障范围。研究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
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优先安排农村留守儿童寄宿就读,并给予更多的关心关爱。
学校布局审慎推进中小学校布局调整
去年多起校车事故暴露了农村中小学撤并后带来的问题。教育部提出,要审慎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坚持办好必要的村小和教学点。继续推进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和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建立和完善县域内校长、教师交流制度。通过多种方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
建立落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责任机制。开展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
高考改革方案年内发布“一考定终身”能否终结?
客观的说,高考制度是现在最公正的、适合中国国情的选拔制度,它纵有千般不是,也确有万般无奈。面对高考的弊端,我们要做的不是口诛笔伐,而是静心思考,找出问题的关键并解决它,使高考能真正发挥对人才选拔和培养的积极作用。对于相关部门来说,高考也不是无休止“改革秀”,只停留在纸上谈兵和隔靴挠痒层面上的改革不要也罢。
这些年高考仿佛成了“过街老鼠”,尤其是一提到素质教育,高考更是万炮齐轰的靶子,关于高考的各种骂声也从未间断。因为“一考定终身”使得中学片面追求升学率而产生应试教育,因为应试教育的弊端阻碍了素质教育的推进,素质教育难以展开教育改革就无从谈起……归根结底,“罪魁祸首”就是高考!当前要求改革高考的呼声已经成为社会舆论的主旋律,以为只要改革高考其他问题就都能迎刃而解,其实是对高考改革期望值过高。
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新中国的高考制度已经走过的三十多个年头。应该说在这三十年中,高考改变了不少人的命运,也直接为国民素质的提高做了巨大贡献。参加过高考的人都深有体会:是高考赋予了我们公平竞争的理念,冷静沉着的心态和不怕困难的拼搏精神;也因为高考,最大限度地实现人才科学公平的选拔,促进了教育公平。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愈加激烈,学生“一考定终身”,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应试教育亦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等等,使得高考原本朴实的价值观遭到扭曲。
为什么高考既可以促人成长,又可以使人扭曲?哪些是它本身的局限,哪些是“代人受过”?弄清这些问题,是高考改革的前提。笔者以为,高考弊端的产生并不在于制度本身,而是各种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中国几千年来传统文化的积淀使得读书人对考试的崇拜根深蒂固;其次,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匮乏和人才选拔制度的单一造成高考制度的不堪重负,进而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另外,教育体制本身存在的缺陷,比如中等教育的缺失也是促成高考问题的一大要害;除了以上教育问题之外,社会就业看重高学历的不良倾向也为应试教育开拓了市场。
近年来,在社会各界的争议和呼唤中高考改革终于缓缓起步。然而高考到底怎么改?如何在改变目前这种“一考定终身”弊端的同时又做到客观、公正的评估?如何最大程度的保证考生的利益?如何在发展素质教育的同时提高办学水平?如何通过高考改革促进高校教育的改革?这将是改革的核心所在。
首先,高考的主体是考生,如何在改革的时候尊重和保证考生权益是首当其冲需要思考的问题。多年来,高校都秉承着“唯分录取”的原则,这使得学生们不得不接受应试教育,在反反复复的死记硬背中学生个人的能力、特长、择业倾向很少在学校中受到教育和发现。如果改革,势必要从中学的教学方式和考试制度开始,在开展素质教育的同时能科学合理的安排考试测评,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和展现,并在日后有被多个高校录取的机会。
其次,如何保证综合素质测评的客观公正和高校录取的公开透明也是改革的重中之重。众所周知,对一个人“素质”的评价不可避免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如何保证评价体系的公开、公正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
另外,高校在录取的时候如何做到公开、透明、公正也是核心所在。尤其是在当下“拼爹”现象严重,如何杜绝依靠权钱交易和不正当途径获取高校资源,相关部门如何有效监督等等更是关乎改革成败的关键。
再次,因为生源不愁、衣食无忧,当前的高校普遍存在专业设置不符合社会需要的现象,这就直接导致了学生”毕业即失业“的尴尬现实。且当下的大学教育不止是专业设置的缺陷,教学质量的参差不齐和管理的缺陷更令人堪忧。经历了残酷高考的大学生们只要踏进大学校门便身心“解放”了,旷课、谈恋爱,混日子,就连考试前的临阵磨枪也不过是为了“混张文凭”,真正静下心来学习的又有多少呢?这样出来的大学生又有多少可以为社会所用?高考改革就是要促进高校优化专业设置,剔除一窝蜂地搞大而全的专业造成的种种不利影响。要激励高校努力通过自主方式录取到适合高校发展的优秀学生,使高校更加认识到学生是促进高校发展、提高学校影响力的重要因素,而不只是挣来办学经费使高校维持运转的砝码。
另外,高考户籍制度改革、教育制度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等也是高考改革必不可少的因素。因此可以说高考改革不是对制度本身的改革,而是需要处理一个重大且复杂的社会问题。客观的说,高考制度是现在最公正的、适合中国国情的选拔制度,它纵有千般不是,也确有万般无奈。面对高考的弊端,我们要做的不是口诛笔伐,而是静心思考,找出问题的关键并解决它,使高考能真正发挥对人才选拔和培养的积极作用。对于相关部门来说,高考也不是无休止“改革秀”,只停留在纸上谈兵和隔靴挠痒层面上的改革不要也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