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怡 发表于 2011-11-9 09:15:22

中国燃气(00384),忧患之中可有大机遇?

自2010年底,中国燃气两高管涉嫌职务侵占罪被捕之后,与这家公司相关的一切,无论是人事变动,还是业界竞争导致的任何事件,都成为一些财经媒体关注的焦点;在网媒空间里,对与中国燃气相关事件评说更是是非难辨:以悲观的或者甚至带有些敌意的舆情来看,中国燃气因为非国有控股,不仅可能会忧患缠身,甚至于可能威胁国家能源安全、或对更广泛意义上的国家安全产生危害;另一种观点却认为,中国燃气正在步入规范运行的良性发展轨道,公司的治理结构将更加健康、稳定和规范。
中国燃气,还值得投资者关注甚至看好吗?
对于投资者来说,中国燃气仍在持续的"内争"利大于弊
内部控制权之争,任何公司都有可能或多或少地存在。对于上市公司的投资者、特别是通常所说的"小散们"来说,投资一个内部非常团结的公司,结果是两极分化的:或因为管理团队非常值得依赖而回报丰厚,或因管理团队掩盖了真相而"倒大霉"。
而"内争"显于外的公司,当权的经营管理团队想掩盖真相几乎是不可能的。这样的公司,因此不得不成为透明的、规范运作的典范,投资者因此能够有较为真实准确的信息辅助其投资决策。
舆情表明,抓住了中国内地公用事业改革的难得机遇的中国燃气,在促进中国内地燃气事业转型发展的同时,自身的不断成长也滋生了很多不协调、不规范的问题,而"内争"也由此而来。
因为中国燃气被捕的两位前高管,是否真正涉嫌职务侵占尚不得而知。现在还无法以此来评判这内争显之于外的导火索事件,到底是在短时间里阻碍了公司的正常运转,还是及时地调整了公司运行的脚步、保护了投资者的利益。但目前来看,公司现有管理层正利用契机,回顾十几年的发展,总结经验和不足,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对各个层面进行了规范整治。可想而知,今后的中国燃气都将因此进一步公开透明。
令人奇怪的是,网络空间里"敌对"的舆情,却不是以保护投资者利益为由指责中国燃气原高管以及现在的高管们,而是莫明其妙的国家燃气安全和国家信息安全理由。按着这些舆论的逻辑,像中国燃气这样的企业,在内地是没有存在的理由了,原因就是它不是国有的、它的相对大股东也不是国资。其中的一篇文章,甚至以中国燃气多家管辖企业位于中国的军事要镇为由,暗指中国燃气可能有更广泛的安全危害。这样的指责,简直太可笑了。且不说因为科技的发展,已经将军事重镇的概念改变,所谓的信息安全的防范,也已经不可能以如此老旧的办法来预防。而且,如果国家相关职能部门有此意,中国燃气以及新奥燃气、港华燃气、中华煤气等也都不可能进入这一行业。
这样拙劣的攻击性文章,如果来自于中国燃气在内争中没有得势的一方,我们就有相当充分的 理由相信中国燃气已经步入规范,"内敌"都找不到攻击的子弹了,连旧帐都查不出可利用的瑕疵了,只能运用幼稚的发散性联想。
 
"非披露渠信息"只能作为决策旁证
有一个源源不断地提供消息的"内鬼",中国燃气的大大小小的投资者,都因此得福了?
可不能这样想,虽然这"内鬼"比其他所有投资者都希望发现当权的管理团队的问题,但其未必有捕捉真正问题的能力与眼光。最最要命的是,如果其不是站在保护投资者利益的角度,其就有可能不是以敦促管理层规范运作为目的,其发现的问题可能不是投资者认可的真正问题,还有可能造谣生事,妨碍公司经营管理的正常运行。
网络空间,在让我们享受自由发布信息的乐趣的同时,也饱受信息混乱的困扰。因此,对于非信息披露官方机构,或者非信息披露正规渠道发布的"非披露信息",投资决策时不仅要作去伪存真的筛选,那怕在筛选后觉得有一定的可信度,也只能作为一种佐证与辅助。
如果只是因为失去了自我利益而疯狂的"内鬼",这就是捣鬼的鬼,而不是投资者真正的"线人"。投资者最好能运用自己的智慧排除其所提供的信息的影响,因为其有可能将所有信息经"失真"处理后发布,目的只有一个:搞垮公司,自己得不到的利益不想别人得到。
对于捣鬼的鬼,还是祈祷公司能尽早清除的好。但越是接近疯狂的捣鬼者,越难叫其闭嘴。投资者最好的办法,就是一发现是这样的东西,就当垃圾清除掉,不要被心怀叵测的鬼所误导。
某市对特许经营的"一女二嫁",对中国燃气有多大不利?
最令人担心的,倒是网上流传的关于抚顺市相关方面引进中石油昆仑燃气,将原来早就签约给了中国燃气的特许经营权,又给昆仑燃气。
这一事件,在网上热闹过好一阵子。其中真正可以用作信息的,只是一篇关于抚顺市与中石油昆仑公司签约,表示将在城市管道燃气方面展开合作的消息,其他都是这一消息的演绎。其中有一篇文章借此事说道,认为这对中国燃气来讲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这说明某一国有股权持有者失去对中国燃气的控制权后,中国燃气在政府关系上处于不利局面。
纵观中国燃气股权变化历史,从未有国有股权控制过这家公司。关于某一国有股权对中国燃气政府关系的魔力说,恐怕是极少数人醉翁之意不在酒的说法。
迄今为止,中国燃气未曾公开披露说自己在抚顺的经营权受到威胁,也再没有关于抚顺市政府对这件事的态度的相关新闻。或者,这又是内鬼的借题发挥?
根据网络相关舆情分析,类似的事,在燃气业界不时会发生一两起。据网络消息,在河北唐山市所辖迁安市的一个小镇上,兆薪燃气新奥燃气就因为当地政府的朝秦暮楚,发生了3年之久的特许经营权纠纷,至今尚无结果。
这样看来,"燃气特许经营"的事,倒开始有些不正常地正常了?
物极必反。当不正常的事有了明显的苗头时,相关的职能部门必然会重视,燃气业界的竞争必然按市场发展规律走向良性态势,依法行政也应是地方政府的必然追求与作为。因此,即便抚顺之事并非子虚乌有,也没有担心事态会蔓延;同样地,也没有必要担心中石油昆仑燃气会利用资源优势一统国内燃气经营山河,不仅政府为了维护业界良性竞争、以利消费者得到应有服务而抑制垄断,消费者也会为了维护自身权益而发出自己的声音、做出理性的选择。
 
 在中国燃气的问题上,投资者应如何做出判断与决策呢?看它的业绩,看它的发展态势,看信息披露渠道的信息,结合相关行业发展现状与其他相关企业做比较分析,不被浮云遮望眼!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燃气(00384),忧患之中可有大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