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蹄厅长”的错误只是因为忽略了公共身份?
“猪蹄厅长”的错误只是因为忽略了公共身份? 昆明论坛小编导读 近日,又一网络热词走红——“猪蹄厅长”。此词源于甘肃省卫生厅厅长刘维忠在政府网站以及微博上推广“食疗吃猪蹄”等方法,从而引发了网民的关注,进而走红网络,引发了不小的震动和阵阵热议。据悉,甘肃卫生厅长刘维忠一向以亲民和敢言著称,被网民亲切的称为“忠哥”。然而,如此亲民并时常与网友互动的“忠哥”为啥却引来了不小的争议?
首先,争议恐怕源于其卫生厅厅长的身份。毕竟刘维忠是官方人士,不是张悟本之类的民间人士,其一举一动都代表着官方的动向。更何况,在卫生厅官网上发表署名文章,更是颇有几分官方认证的意味?难道说,“猪蹄疗法”真的到了包治百病的程度了?恐怕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其次,对猪蹄能否治病表示怀疑。猪蹄有何作用?美容、补血,相信这些大家都知道。可猪蹄能否治疗艾滋病、尘肺病、肿瘤、重伤、昏迷病等疾病?网民们纷纷表示怀疑。更何况,在历经绿豆、泥鳅等食品的狂轰滥炸之下,人们已经多食疗产生了“抗体”。猪蹄能治病的效果在因此大打折扣,备受怀疑。更何况,厅长力推猪蹄,万一引起猪蹄涨价怎么办?
当然,从报道来看,虽然专家也坦言说猪蹄治病并没有科学依据,但笔者还是要为刘维忠赞一下。毕竟其出发点是好的,其推广中医理念的初衷是好的。只不过,刘维忠的推广方式值得商榷而已。
诚然,作为卫生厅长的刘维忠被网友们戏称为“猪蹄厅长”,对其个人而言,可能有些“冤”。但刘维忠身上毕竟顶着官方身份,因而,无论是推广也好,言论也罢,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然,引起人们的误解就不太好了!
近日,甘肃卫生厅厅长刘维忠因为通过卫生厅官网推广“猪蹄食疗”可治尘肺病而引发争议。专家称此举可能误导公众,以为甘肃省卫生厅倡导这些药方。刘维忠则称这些方法确有疗效,在医疗卫生资源不丰富的甘肃省,应大力推广这类良方,以此扩大基础医疗覆盖面。许多网友称之为“猪蹄厅长”。(《中国青年报》10月28日)
前有“泥鳅疗法”、“绿豆疗法”,现在有“猪蹄疗法”。对于这类打着中医旗号的古怪偏方,公众已经不再那么习惯于相信了。此类疗法,也不至于有很广阔的市场。然而,区别在于,推广“泥鳅疗法”、“绿豆疗法”的都是赤脚医生和江湖骗子,推广“猪蹄食疗”的是一省卫生厅的堂堂厅长。不免让人唏嘘不已。更让人惊讶的是,“猪蹄食疗”是在甘肃卫生厅的官方上公布的,老百姓便有一了个疑问:对“猪蹄食疗”,是该信还是不该信呢?
客观地说,像刘维忠厅长这般拿写学术论文当回事,并且天天用微博给人介绍医学常识的官员越来越少了。在看到他公开了中医刘宝录的手机号并说“用中医治疗艾滋病效果很好,找他治疗免费”的“事迹”之后,我相信刘维忠厅长的所作所为是善意的。至少是公益的,不像“泥鳅疗法”、“绿豆疗法”等偏方被炒作的背后,与经济利益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暧昧关系。
但是,作为一省卫生厅厅长,借助于卫生厅网站推广“猪蹄食疗”的做法,却远远超出了江湖郎中借机行骗的范畴。假如没有人来质疑,假如公众的怀疑精神没有如今这般高涨,假如有许多市民拿出以前对官员对政府部门的信任态度,则离出现“甘肃猪蹄贵”的现象,也就为期不远了。所以,哪怕刘维忠厅长推广“猪蹄食疗”是出于善意,目的是单纯的为了让广大百姓更加健康,“甘肃猪蹄贵”的现象也会置他于挟公权以令市场的质疑中去。
百姓多吃些猪蹄,或是导致猪蹄贵一些,倒也没有关系。关键的问题在于,“猪蹄厅长”作为一位国家公职人员,忘记了这种身份的公共属性。作为厅长的刘维忠,其说的每一句话,发表的每一段文字,都带有公共影响力。厅长的影响力,虽然不比明星,但厅长的一言一行代表着地方政府的立场,厅长所说的每一句话,很可能会导致市场产生“蝴蝶效应”。
忘记了身份的公共属性出现权力越界之事再所难免。这便是刘维忠厅长拿卫生厅网站当自家博客的原因所在。如果官员把“自己是干什么的”都忘记了,那么,“卫生厅网站是干什么的”就更容易成为一笔糊涂账了。可以预料,假如“猪蹄食疗”不能起到传说中的作用,受损的恐怕不是刘维忠厅长个人威信了,整个甘肃省卫生厅的公信力,相信都会大大折扣。要明确的是,政府网站是不可能成为官员个人的话语平台。
环顾当下官场,官员忘记身份的公共属性而发出不当言论做出不当行为的案例绝非少数。这不免成为当下官员行政能力低下的一个缩影。人人都有言论权,但官员尤其是发表在公共媒体上的言论,则不一定完全自由。官员的公共属性决定了官员的言论一定要经过反复的推敲和论证,如其不然,受损的就是政府的公信力。
曾经因为号召“千名中医微博问诊”而名动一时的“忠哥”,一夜之间异化为“猪蹄厅长”,其一腔热情推介的食疗法,公众为何不买账?显然,这次卫生厅长发布的偏方难以入药。
中医开方讲究相生相克,此番“猪蹄厅长”开出的偏方恰恰犯了冲。这其一,官员身份与推销疗法相冲。堂堂卫生厅长不是江湖游医,披着褂子坐堂问诊开方,未必能像“养生博士”那样招徕顾客。其二,食疗偏方与医学原理相冲。有专家站出来分析,猪蹄治病有没有任何科学依据,多人称其“荒谬”,一些医生还质疑厅长的专业背景及科学素养。看来,一孔之见未必符合真理。其三,个人身份与政府官网相冲。电子政务平台是向群众公开政府工作的地方,而不是厅长“一把手”的博客。即便有个人思考和想法,“猪蹄厅长”尽可以在学术刊物和个人博客上发表。
诚如学者指出那样,“猪蹄厅长”的偏方“可能会对社会产生误导。”误导背后,却隐藏着深刻的信任危机。政府的公信力很可能因为疗效“莫须有”的“猪蹄食疗法”而招来公众质疑,这一与医学原理“剑走偏锋”的偏方,通过官员从政府网站发出貌似权威的声音,无异于某种官方认证和“撑腰体”。事实上,如果“猪蹄食疗法”经受不住实践和时间的检验,这种质疑就可能上升为一种众怒,而民怨沸腾无疑是执政的大忌。基于此,“猪蹄厅长”的做法颇欠思量。
究竟如何看待官员微博和网上言论?说到底是个网上身份定位的问题。公众影响与公权身份有着必然的联系,因为身份原因,注定了官员说话和百姓是不同的,官员说话会天然有公共影响力。如果确系个人观点,官员大可不必拿自己的身份说事。从网民的视角看,这种拉虎皮做大旗的做法,多少有点“博出位”的嫌疑,轻则提高点击率,增加刷粉量,从而使官员个人网上知名度提升,重则可能因为官员言论不当引发公共舆论事件和公众危机。官员玩微博,当谨慎发言。
值得注意的是,体制内的人和事,固然可以借助网络等新兴媒体,提高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使民主政治更加阳光。但体制内有着成熟的运作机制和固有程序,加上网络的不稳定性和可能导致的信息失真、理解歧义,很可能因为网络的推波助澜,将体制内完全可以化解的问题,放大发酵成不可控的非体制内因素,从而混淆公众视听,给社会管理带来麻烦。
我们面临的是一个言论表达高度自由的时代,网络更是提供了宽广的空间和平台。作为社会舆论的主渠道,政府官网理应扛起舆论引导的大旗。新闻发言人制度在舆论风波面前,应该第一时间启动生效,让“猪蹄厅长”们的言论仅止于个人观点,而非越过私人领地,成为舆论围攻的众矢之的。
猪蹄治病盛行民间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大摇大摆的走上了政府信息网站。如此做法不仅是学术不严谨的问题了,恐怕其中还多少带着些官僚主义作风。
猪蹄是百姓餐桌乐见的一道美食,然而不久之前因为一个人,使得猪蹄成为“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10月18日,小悦悦事件牵动着亿万国人的心,长时间的昏迷不醒使得很多人为小悦悦捏了一把汗。有热心网友在微博上询问甘肃省卫生厅厅长刘维忠,可否尝试中药医治。得到的结果是,“通过胃管灌点猪蹄煮的汤和中药,再灌点黄芪水会有效果,我们用这个方法救了不少人了。”
随后调查发现,刘维忠厅长对于猪蹄推崇有加,刘维忠认为猪蹄可以治疗艾滋病、尘肺病、肿瘤、对重伤、昏迷病也有效果。猪蹄不单可以食补也是治病药引,这引发了媒体的高度关注,猪蹄治病目前没有科学依据属偏方。偏方是指民间流传不见于古典医学著作的中药方,自古便有
偏方治大病的说法。
很多人认为偏方中可能蕴含着现在医学所不能认识到的作用机理。但又缺乏科学论证,所以通常人们不会选择偏方,只有在医院医治无效,或者传统治疗费用较高的时候才会选择。偏方是起于民间也至于民间,然而作为甘肃省卫生厅厅长的刘维忠,却是对此大力推广,刘维忠表示:在经济欠发达、医疗卫生资源不丰富的甘肃省,应大力推广这类良方,以此扩大基础医疗覆盖面,“这是医改发展的方向”。
偏方成为医改发展的方向,也将偏方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张悟本的绿豆说告破之后,我们对于偏方是否应该保持一份冷静?作为卫生厅长,该把握讲话的尺度,因为稍有不慎就会造成难以挽回的影响。将偏方在政府网络上发布,有违科学严谨的学术之风,也与张悟本的绿豆之说没有区别了。
刘维忠局长需要深知,既然是专业问题,就让专业医生在实验室实验过后,得出科学的结果再郑重的公开发布在专业杂志上。没有科学结果之前,即便是官员身份,也没有资格说它到底有没有用。一切就让严谨的事实说话,让学术归学术。如果以公职人员,高级官员的身份来推广这些东西,就难怪别人打趣说他是“猪蹄厅长”。
猪蹄治病盛行民间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大摇大摆的走上了政府信息网站。政府是公信与权威的体现,通过政府之口发布出去,打破了起于民间至于民间的传统。如此做法不仅是学术不严谨的问题了,恐怕其中还多少带着些官僚主义作风。
此外猪蹄与绿豆不同,也不是什么寻常百姓家能日日消费起的食物,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如果家家都能消费得起,也就不是欠发达地区了。我国人口多,人均收入水平低,城乡、区域差距大,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此医改的目的是,逐步改善我国的医药卫生体制,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远大目标。
医改大计关系到国计民生,一方面强调政府在医疗卫生领域的责任,另一方面,体现了卫生工作者追求社会公平的重要原则,目前国家将于3年内投资8500亿元用于实施卫生领域的重大改革,70%用于补贴需方,30%用于补贴供给,但主要补贴县级以下的医疗机构。然而刘局长这个飞来的猪蹄,将医改发展指向了何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