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转德宏 德宏旅游全攻略
玩转德宏 德宏旅游全攻略 昆明论坛小编导读景成水温温几许
景成地海温泉度假村,把地热资源开发与边地风情有机结合起来,建筑设计主要采用东南亚风格,人文景观与地方特色突出。空中鸟瞰,度假村各区环绕连接,温泉文化、水体文化、园林文化、自然风光与人造景观相映成趣,。
2008年5月,沸腾的地海温泉喷涌破壳,水柱直冲云天,景成地海温泉度假村地热井开采成功!
据检测,度假村地热出水口温度高达103摄氏度以上,为典型的喷发式沸泉,并伴有大量热蒸汽,是我省目前开发的温泉地热中温度最高的地热水,泉质为碳酸泉,有九项化学组分达到标准规定,景成地海温泉度假村地热水质已达到国家旅游温泉特级品质,地热天然条件堪称全省首位。可改善心血管功能,促进周围血管扩张,增加静脉血回流,消除瘀血症状,改善血液循环,减轻心脏负担,对周围血管障碍、慢性心肌炎、高血压、风湿病、子宫发育不全、增强人体代谢功能等独特的疗养保健功效。
2008年获得“旅游温泉特级品质评定”。建设过程中得到了省州市多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在滇西旅游环线打造建设中,项目建设对推动德宏旅游业发展意义深远。
走近度假村,呈现在您眼前的是一幅精美绝仑的画卷:瑞丽江水柔婉地从度假村旁轻轻流过,滨江傍水、风凉目清。及目所视,异国城郭尽收眼底。景区内,绿树掩映间亚热带风情浓郁的建筑倒映水中,湖水碧波涌动,轻抚着四周的绿树软沙。到SPA区雅静包间或大浴池里洗浴温泉,可是一种极大的享受,置身入泉,于朦朦水雾中静享泉水浸入肌体的曼妙和身心舒展的无限惬意……
康熙十六年的菩提寺
现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菩提寺,是小乘佛教的寺庙。傣语称“奘相”,意为宝石寺。这座寺庙虽然不大,占地面积约3600平方米,但它确实享誉东南亚的著名南传上座部佛寺。菩提寺是德宏地区最著名的小乘佛教寺院之一。据史书记载,菩提寺始建于清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相传当时茫施(今芒市)长官司长官的大儿子舍弃官位,削发为僧,修建此寺。因寺前有一株很大的菩提树,便借树取名为菩提寺。300多年来,屡遭战乱浩劫,破了又修,毁了又建,历经沧桑,直到现在。现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菩提寺集磅礴大气与精巧华丽为一身。其建筑风格十分独特,一般傣族佛寺为方形独间干栏式结构,菩提寺却在主房两则各增一偏厦,犹如两翼紧衔主房。屋顶采用汉族歇山式建筑,斗拱飞檐和重檐式牌门显出气宇非凡。
佛殿正中是释迦牟尼塑像,但两则却不是迦叶和阿难,是傣族打扮的男神“韦属从”和女神“洼送塔外”。殿中悬挂的佛伞、华盖,造型精美,色彩艳丽。寺内珍藏着许多傣族的剪纸、壁画和经书,是傣族民间艺术的集中宝库。
大殿前的一对石雕动物,是缅甸传说中的一种奇兽,叫“嘎朵”,是专门守护佛殿的。现在大家看到的这座大殿及傣式、汉式、梵式建筑风格于一体,构思别致,制作巧,实为我国建筑艺术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远近闻名的孔雀之乡
德宏是远近闻名的孔雀之乡,孔雀是傣家人心中的圣鸟,历来都赢得艺术家的青睐。听说著名画家袁晓岑50年代曾来潞西体验生活,在芒究一带观山野精致,见成群孔雀出没其间,心情振奋,惊叹“此种境界,远非庭院孔雀之意境所能比拟,而在表现手法上并非工笔形式所能奏效”。之后袁大师一改工笔为写意,使画的孔雀跃然纸上,大概是这孔雀湖的碧水给孔雀的灵气吧!
孔雀湖由“两河三水”汇拢而成,因其形状像一只开屏的孔雀而得名。当清晨来到这里,只见雾纱飘忽于群山碧浪之间,很难分得出哪儿是水哪儿是山,哪里是云海。晨雾过后,群鸟飞来,有的舒展双翅,搏击水面,有的群立枝头,放声歌唱,一对对绿孔雀闪烁于湖边的翠竹雾纱之间,飞到湖畔泉边,翩翩起舞……登高远望,湖光山色,如诗如画,美不胜收。好一个休闲度假之所,难怪这里成了德宏有名的生态游览区,游人流连忘返之地。
不妨到傣族人家做客
到了瑞丽,在阿萍的安排下,我们前往大等喊傣寨的一户傣族人家做客。进入大等喊傣寨,我们看到这里的房子都是很有当地特色的竹楼,在楼前楼后的各种果树和摇曳生姿的凤尾竹的映衬下,构成了一个美丽的世外桃源。
接待我们的这户人家的竹楼,和其他人家没什么两样,惟一有点差别的是这座竹楼特别大,占地约有200多平方米。这座竹楼有前院和后庭,后庭还连着一片菜园,菜园四周均有竹篱围住。站在菜园里,眼眺着远方,脑海中不由得浮现出陶渊明的两句诗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人所向往的应该就是眼前我们所见到的傣族人的这种生活环境吧?
为了让我们品尝到原汁原味的傣族菜,阿萍安排我们在他们家吃午餐。这是我吃到的最好吃的一餐饭了:菜是菜园里现摘现炒的,没有受到丝豪污染,清甜可口;肉也是他们自家放养的家禽,没有喂养饲料,肉味鲜甜,好吃极了。而最好吃的要算那菠萝饭了:大大个的菠萝,掏掉中间的心,放进黑懦米、莲子、红豆等和适量的水,盖上菠萝盖子,像炖冬瓜盅一样隔水蒸煮,熟了揭开盖,那大米的香味和着菠萝香,一阵阵飘出来,诱得人直流口水。大家胃口大开,一碗不够,再添一碗,吃到尽兴方止。
马蹄形的凯邦亚
凯邦亚是景颇语,意为山谷地。1993年,德宏有关部门与马来西亚合资在山下建了一个装机容量为6.3万千瓦的水电站,电站的蓄水库就选择了这片山谷地。这山谷地是高山上较为低凹的浅丘盆地。四周的山脉,形成马蹄形。
这个景区分为自然景观游览区和自然游乐区两大部分。自然景观游览区主要由野生飞禽生态游览区、岛屿光光游览区、亚热带果园游览区、水源自然观光游览区组成。自然游乐趣由水上游乐区、山林业区游乐区和野营活动区组成。水上的游乐有渡筏、游艇、水上跳伞、水上空中滑索等活动;山林野趣游乐区有弓努射猎场、镖鱼、驮铃马帮等。野营活动区内有野炊、篝火、露宿等活动。
密林中的江边寨子—密昆明论坛
想象中的密昆明论坛总是有些遥远,那毕竟是另一国度的城市。其实,密昆明论坛是距离德宏很近的缅北城市,与德宏芒市的直线距离顶多也就200公里。我们从德宏州盈江县那邦通道出境,穿过那邦峡谷10多公里的山路,车窗之外就是一马平川的平原地带。继续往西北方向行进80多公里,眼前便是一条静静流淌的大江,那便是缅甸的母亲河—伊洛瓦底江,过了伊江大桥,一座城市就在眼前—那就是传说中的密昆明论坛。
密昆明论坛是缅北最大的城市,也是缅甸第三大城市。缅甸是军政合一的国家,因此,密昆明论坛同时也是缅北军区司令部的所在地。既是缅甸克钦邦的首府,是克钦邦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缅北的铁路终点站和公路、水路、航空枢纽。向西北有公路与印度相通,向东到中国盈江县那邦镇不足百里,公路较为平缓。
近年来,中缅两国、边境两地政府官员及民间交往日益增多,双方经贸合作和经济文化交流得到进一步加强;克钦邦和密昆明论坛在基础设施建设、对外经贸等方面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随着盈江—密昆明论坛、盈江—八莫公路的不断改善,为进一步促进中缅贸易、中印贸易及旅游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缅、中印合作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正日益显现出来。
密昆明论坛整个城市安祥地座落在伊江西岸的江堤下,难怪缅人称其为密昆明论坛,原来密昆明论坛是缅语,意为“大江边”。市区海拔仅145米,北靠库芒山,东、南、西三面是一望无际的冲积平原,整座城市绿树成荫,自然绿化覆盖率达80%以上,遍布着高大的合欢树、菇谷宾、椰林、槟榔、棕榈、木棉、羊蹄甲、芒果、竹林、菠萝密树和古榕等热带植物,自然风光美丽诱人。市内最高钢混建筑物不超过四层,百分之八十以上是铁皮楼房或平房,城郊还有不少茅草房。如果乘坐飞机从空中俯瞰,很难发现森林掩映下的密昆明论坛。密昆明论坛没有城市那种惯常的热闹与喧嚣,而更多的是充满了田园牧歌式的恬淡,在我看来,密昆明论坛不是能算真正意义上的城市,而是坐落在伊江边的大寨子。当然,也是出国游玩的一大寨子。
出国也无非如此
一大早,我们一行人换乘4辆挂着缅甸牌照的大功率越野车,从密昆明论坛出发,往西北方向行进,路况极差,颠簸在崎岖不平的路上,尘土飞扬,遮天蔽日,几百米之内看不清前面的车辆,只好间隔半公里左右依次前行。
穿过密昆明论坛平原,就是一些山丘、荒芜的平坝、草甸,山上植被茂密,满山遍野到处是野竹、野蕉和荆棘。沿途村镇不多,人烟稀少,有些荒凉之感。出于对帕敢的神往,兴奋的心情盖过了旅途的艰辛和劳顿。经过七八个小时的颠簸,行程300多公里,傍晚时分到达了帕敢。
我们先去了拜会了设在一个高地上的军营守军营长,营长对我们一行表示热忱欢迎,并特别说明是省长亲自给他打了电话,要好好接待好中国贵宾,并做好安全保卫工作。随后,他特地设晚宴款待我们,并安排一个班的兵力全天候负责我们的“安全保卫”,晚上又安排住据说是帕敢最好的宾馆。主人算是给足了面子,但我感觉,那一个班的人,除了安保,兴许还有其它的任务吧.....
傍晚,乘天还未全黑,在一班人的鸣笛开道下,我们驱车走马观花地游览了帕敢市容。说它是个市,其实有些名不副实,说它是一个大型工棚可能更确切点。帕敢依山而建,坐落在雾露河支流两岸的半山腰,大大小小的房屋建筑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地散布在河谷两岸,房屋大多属木质结构的,街道两旁大多是为矿上服务的饭馆、旅店、咖啡屋、服装杂货店,机械修理店,在这个玉石圣地,却没有一个卖玉石毛料或成品的商铺。缓缓西坠的夕阳余晖,让帕敢平添了几分朦胧和神秘……
饱经风雨沧桑的姐勒大金塔
姐勒大金塔位于瑞丽市区东北的姐勒寨。极目远眺,塔顶巍峨矗立,与缅甸仰光大金塔、印度尼西亚婆罗浮屠塔齐名。每逢“摆扫散”都在此举行佛寺大摆,境内外僧尼纷纷前来讲经浴佛。
姐勒金塔,傣语名字叫“广姆贺卯”。意思是“瑞丽坝头塔”。几百年前,勐卯地区已成为当地傣族政治、经济的中心,在现勐卯老城修建了德宏地区第一座砖城,为勐卯历代土司的所在地。随着佛教的传入,许多村寨都兴建了傣族广姆(佛塔),其中要以姐勒广姆最负盛名。该塔每逢傣族的重大节日,如“赶朵”(赶摆)的日子,不仅有瑞丽坝远近村寨的傣族群众来朝奉,就连缅甸、泰国等地的僧侣也经常跋涉千山万水到广姆贺卯来朝拜。除主塔外,四周还有16个小塔宛如群星拱月,非常壮观。塔基用大小不同的长方青石组成,中层为正八棱形,塔身呈圆锥体,顶尖置有铜冠,系有近百个风铃,微风吹来,铃声悦耳。整个金光闪闪的金塔,掩映在大青树群之中,显示出傣族工匠独特的造型风格与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反映出傣族工匠在数百年前的建筑构思与艺术成就。
几百年来,这座金光闪闪的广姆贺卯,饱经风雨沧桑,却巍然屹立在瑞丽江畔,解放后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之一,可惜在“文革”中毁于一旦。上世纪八十年代政府又专门拨款按原来式样重建,并将塔身加高,塔基加大。1983年春节竣工,一座五米高的金塔,又巍然屹立在瑞丽江畔,这座历史悠久的金塔又重放异彩。
“中华榕树王”
在德宏州盈江县铜壁关乡的老刀弄山上,有一棵远近闻名、巨大无比,被誉为“中华榕树王”的榕树。1991年德宏州林业考察资料显示,其树龄400年以上,最高树冠距地面36米,已入土的气生支柱根108根,树冠覆盖面积3688平方米。
1999年数得入土的大小气生支柱根128根,最粗的一组气生支柱根胸围达6.8米,直立分布于主干区周围的气生支柱根形成面积近1000平方米的壮观的气生支柱根群。与榕树共生的植物有鹿角蕨、兰花、鸟巢蕨、苔藓、地衣和不知名的藤本植物等10多种;栖息在树上的昆虫、爬行类、鸟类等动物不可胜数,形成独树成林、鸟语花香的共生生态群落景观。据德宏州林业局专家介绍,“中华榕树王”是中国乃至世界树冠覆盖面积最大、气生支柱根最多的一棵榕树。是旅游德宏不可或缺的一道景观。
高山榕天弦之美
位于德宏州瑞丽市老城区姐东吕村和距瑞丽江桥1公里处的320国道边的芒令村,各有一棵远近闻名的大榕树,树冠覆盖面积都在4亩左右,都有粗大不等的气生支柱组合根7组,都形成独树成林的奇观。
由于在坝区路边,树下已成为傣族民间丢包、赶摆、集会、求神拜佛的地方,也是傣族民间艺术交流活动的自发集会地点。姐东吕村的那棵榕树旁边建有奘房和一尊高20米的巨佛雕像;芒令村的那棵榕树边建有一巨大的傣族民间乐器葫芦笙造型,被开发为旅游景点。
德宏榕树之美,美在形成四季常青的亚热带雨林生态景观、美在形成了具有奇异宠大气生支柱根的独特生态奇观。走进这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钟灵欲透的华夏边域,领略巨大榕树的伟岸风采,更能深切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天弦之美。
洞上允榕树群
德宏州潞西市遮放镇龙江西侧的芒丙村后的洞上允缓坡地带,接连生长着100多棵不同树龄的高山榕和黄葛树,其中树龄上百年的有58棵。巨大成群的气生支柱根比此相连,与其主干茎组合成奇妙的天然气生支柱根“生态迷宫”,成为省内外绝无仅有的古榕树群天然气生支柱根生态旅游奇观景区。
芒市“三棵树”五六十年代到过德宏州首府芒市的人,印象最深的恐怕是芒市“三棵树”,它们是当年芒市的象征。这三棵树位于新扩建的芒市团结大街起点处,为保护其生态景观,建成了巨大的绿草常青的三棵树环岛。芒市三棵树是由三棵树龄在150年以上的古榕树及其大小不同的近百根气生支柱根所组成的一个群体的总称,榕树群的茎干上附生着多种兰花和其它植物,有浓厚的原始生态气氛。凡到芒市、瑞丽的人都要从三棵树下通过,自然地领略到它的特异风采。
树包塔树在德宏州芒市一小学校内,有一古菩提树包古佛塔的奇观,这座傣语叫“广母姐列”的小乘佛教塔建于300多年前。在漫长岁月中,尘埃布满塔中风化的裂缝,飞鸟带来的植物种子,在塔的裂缝中萌发生长,经数百年生长形成了现今国内外少有的古树包古塔的奇观。古菩提树枝繁根茂,古茎凹窝内兰花、小叶榕等10多种不同植物相拥生长,古塔上记述傣族民间风情歌舞的雕佛画象痕迹依稀可辨。
“帕莱荼莎”—“情人节”
景颇语谐音“帕莱荼莎”,是景颇族集聚区流传下来的一种娱乐活动,一般在每年的春季举行,据说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它近似于西方的“情人节”,是景颇族青年男女交流思想感情、互相表达爱慕之情、传递爱情信物的一种活动,也是增进友谊、团结互助、增强凝聚力的一种载体。
每年5月的7日、8日,盈江县卡场镇在景颇文化园里举行了景颇族传统节日“帕莱荼莎”节活动,青年男女在欢歌笑语中互道祝福,引爆节日狂欢。
8日晚,“帕莱荼莎”节仪式正式开始,现场气氛随之热烈起来。男女青年竞相登台献歌,不拘形式、不论好坏,大家图的是一个“乐”,要的是热烈而和谐的气氛。随着活动的延续,现场燃起了两堆篝火,男人们敲起锣鼓、笛子奏起优美的旋律,大伙围着篝火边跳边唱,老人们唱起“目占”、山歌讲述着“帕莱荼莎”节的故事。
女人们分发着用绿叶包好的舂菜、用苞谷秧和各种鲜花捆扎的具有特殊意义的礼物,到场的每个人都有一份。大家一边品尝美味的舂菜、甜蜜的水酒,一边用吉祥的语言互相祝福,祝福大家都过上美满幸福的生活。青年男女则互表情意、互祝早日找到自己的梦中情人。
据景颇族学者介绍,作为景颇族的传统节日,过去“帕莱荼莎”节和其他传统节日一样,每年都会照例举办,但由于历史和时代变迁等种种原因,曾一度停办而几乎销声匿迹,所以不为今天的人们所熟知。盈江县卡场镇景颇学会为挽救濒临失传的传统文化,经过多方努力和寻求景颇族群众的认同,近年来又恢复并举办这个节日,以丰富和传承景颇族优秀传统文化。
泼水之旅—狂欢节
每年4月,北方还在乍暖还寒时,地处云南西部的德宏州却已是阳光炎炎,正是泼水狂欢的好时节。傣族的泼水节,这个东方的狂欢节,每年都能吸引数以万计的海内外游客来到德宏。游客们和小卜哨、小卜帽们用水枪、水球、水桶、水盆等一切能盛水的器具展开一场场激烈的水仗。浑身湿透那是家常便饭,每天换上两三套衣服也是平常。泼水节期间,整个城市都陷入了泼水狂欢的氛围中,不管是否相识,狂欢的人群只用水表达一切,热情的水泼洒出浓浓的祝福和满满的欢乐。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德宏湿身,幸福终身”,希望每个尽享泼水狂欢的人,也能得到满满的祝福,幸福一生。
其实除了泼水节,德宏还有很多地方值得你去,许多节日值得你亲身体验。
德宏拥有众多的少数民族,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傈僳族,每个民族都拥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景颇族的目脑纵歌,上万人跟着节奏踩着节点一起共舞,场面蔚为壮观。德昂族的象鼓舞、水鼓舞敲响欢乐的鼓点;阿昌族的窝罗节、火把节、尝新节、浇花水等节日,让你与阿昌民众同欢。
黑河老坡—驴友集中营
进入5月,天气开始炎热,夏天的味道渐浓,不少朋友已经在家中坐不住了,很想出去游山玩水,放松一下。去哪里好呢?泰山好玩,太远。玉龙雪山好玩,太挤……
对于不想远游、不想扎堆的芒市人,有一个地方—黑河老坡你不可以不知道。
提起黑河老坡,芒市的一些“老驴”都不会陌生,因为这里早已成为了驴友们户外露营的最佳场所,但是由于交通等条件限制,普通人很难来到这里。不过,据说目前黑河老坡旅游开发项目已进入收尾阶段,还等什么?骑着毛驴蹓达一圈,也未必不是快事?
巨大的天然草场
从芒市出发,经过两个半小时左右颠簸的盘山公路后,终于到达。眼前出现的是一座高大而连绵起伏的山,挡住了远眺的视线。有人说,这就是黑河老坡,于是一头扎进深山的怀抱,脚踩松软的草坪,周围是灿烂芬芳的野花,分外的惬意。
离我们最近的这座山,是一块巨大的天然草场,一片一片的青草地,它向我们展露着流畅、柔美的山形结构,如袒露的胸怀,让你一眼就能览读它的全部。山两侧散落着几片不大的深绿色林子和几棵孤立的树,草坡如波浪般翻滚一直延伸到山顶。当你不经意间仰起头时,会发现天空竟是如此的碧蓝,朵朵白云快速掠过。环顾四周,众山已在你视线之下。
站在这世外仙境中,心中不由地泛起一种想快些爬上去鸟瞰四周的冲动。原本到黑河老坡都得自己一路走,一路寻找若隐若现的山路,而现在,为了方便菜鸟级别的旅行者来到这里,开发商已用一片片木头修筑了一条很是壮观的栈道,顺着栈道向上攀登,既节省了很多力气,而且还不会迷路。
一路上,牛羊从眼前穿过,要么就是不怕人,要么就是忽略了人的存在,让每个人看见后都想要尖叫一番。据说,在黑河老坡的深山之中,常有黑熊和野猪出没,于是旅行中又多了几分探险的味道……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