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昆明“急救哥”陷入义捐困扰 炒作?
云南昆明“急救哥”陷入义捐困扰 炒作?昆明论坛小编导读 罗祥,一个喜欢穿着迷彩服的退伍老兵。这个喜欢帮人抢时间修电动车,因此被称为“急救哥”的人,最近把自己推到了网络的“风口浪尖”。罗祥生活拮据,却摇旗呐喊要支援云南干旱灾区。他立下一个规矩--从9月10日教师节那天起,每修一辆车,便请求顾客把应付修理费中的2元投入自制的义捐箱。
这种“杯水车薪”式的公益行为,被网民质疑为自我炒作。
国庆长假期间,由于云南省红十字会认定他的“个人募捐”行为违法,这个32岁的男人没能如愿举办他的“修车募捐”活动。
于是,他带着20多天募捐到的300多元钱,回到了老家,大理白族自治州祥云县,买了大米、食用油和糕点,送到了刘厂镇刘厂村两位老人的家中。
现在,罗祥回到昆明,继续像独行侠一样,游走在“微小公益”和“世俗偏见”的纠葛之间……
“急救哥”:占道经营?爱心使者?
记者近日在昆明市新螺蛳湾附近的一片小树林旁找到了罗祥,军人出身的他身着迷彩服,正马不停蹄地为市民修车。
在他身旁,一辆不停播放着军歌的电动车让路人纷纷驻足:车上插着一面彩旗,醒目地写着“郑重承诺每修一辆电动车为抗旱救灾捐赠2元钱”;车身上焊上了一个写着“抗旱救灾义捐箱”字样的绿色汽油桶,这是罗祥自制的“义捐箱”,每个前来维修的人都在罗祥的请求下将修车款中的2元投入箱中。
罗祥曾在云南和北京度过了七年的军旅生涯。退伍复员回到云南后,罗祥干过卖水、卖电动车等多个工作。半年前辞去工作,在昆明市新螺蛳湾附近租了一间房子,开了一间电动车修理铺。
今年7月18日,他在电动车修理摊点前挂出“电动车120急救中心”的牌子,后被人质疑这样行为可能侵权,此后,他将牌子改为“急救哥义捐联谊营”。可截至目前,并没有其他人参与,“联谊营”中只有他一个人在战斗。
住在新螺蛳湾附近的昆明市民员广平推着自行车前来修理,由于收费低廉,服务态度又好,员广平近来常找罗祥修车。
“小罗师傅收费非常低,补胎自行车3元,电动车5元,摩托车8元。”员广平说:“在附近子君村修个车,要10来块钱,补个胎要4块钱,我在这里修修补补才3块钱。”修完车后,员师傅交给罗祥1元,然后把剩余的2元修理费投入了义捐箱。
一个上午过去了,罗祥没有停歇过,他总共修了两个电动车一个自行车,但最终属于他自己的收入只有寥寥几块钱。
罗祥的这些“义举”,在一些网民看来却有着炒作自己的嫌疑。网友“木chi”说,要看他做好事还是哗众取宠。网友“羽毛笔记”认为:其心可嘉,但公益不是这么搞的。
网友小石说:“罗师傅搞募捐这样的形式,是不是存在一种想把自己的经营活动搞得更好的这样一种想法,我在某种程度上对他的行为产生了一定的怀疑。”
由于罗祥的电动车修理点摆在广福路与彩云北路交叉路口高架桥下的路边绿化带旁,没有取得占道经营许可证,城管工作人员经常过来劝阻。从7月份开业以来,已经被昆明市官渡区矣六街道办事处城管中队城管人员多次收缴了他的修车工具。
网上有人质疑说:“他到底是个占道经营者,还是一个爱心使者,接下来,他还会玩出什么新花样呢?”
“急救哥”:不以善小而不为
谈到为何要做这样“杯水车薪”的公益,罗祥像个孩子一样哭了起来。
时光回到32年前,罗祥出生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祥云县农村,他的家比较贫穷。在儿时的记忆中,罗祥经历过一场让他终身难忘的火灾。那场大火烧掉了包括他家在内7户人家的房屋,就在大火吞噬房屋时,有一个人给罗祥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
罗祥说:“有一个叫董叔的,他是来我们村帮人家装修房子的,他知道我们家失火了,他也去救火,他就从我们家房顶的梁上掉下来,他摔坏了,他直到现在还是个残疾人,连老婆都没有娶到。”
董叔的行为让年幼的罗祥深深震撼。罗祥说,自己一家人都非常挂记着他。在他幼小的心灵中,他找到了人生的榜样。
在此后的艰难岁月中,罗祥曾跟着母亲四处乞讨,其间经历的各种心酸更让他看到了人性的善恶,也让他发自内心希望帮助那些灾难中的人。
“泥房子村有个大妈她很好,乞讨到她家她给了我一个玉米馒头吃,在那个年代真的也蛮香蛮好吃的。但是去到另外一家,她不但不给我,不给我妈和我,还放狗来咬我们,说我们就是来骗钱、骗吃骗喝的。”罗祥回忆起往事,依然痛哭流涕。
“我觉得人都会有崩溃的时候,我们家失火了,希望更多的人来关注、帮助我们。换句话说,我现在看到的是灾区的留守儿童、那些老人,就想起我和我妈被狗追的那种感觉,我就想着我们一定要活着要回报,要像那个老人拿出玉米棒子,分给小孩吃。”
目前,这样一种报恩情结找到了现实的载体。罗祥决定,每修一辆车,拿出2元钱,积攒起来,在六一儿童节和九九重阳节时,送到贫困地方给山区学生买笔书包和小衣服,为老年人送米送油。
“不管力量有多小,我的努力不会白费的,哪怕我有10元钱,也可以给小朋友买一本《雷锋叔叔》的故事书,长大后,他们也会为社会服务。”罗祥说,没人关心小孩子和老人,社会就不会和谐了。
“急救哥”募捐行为游在法律边缘
一心想着为灾区老人孩子捐款的罗祥,想利用国庆长假搞一次规模较大的募捐活动,并计划邀请云南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当天到场见证募捐活动。然而,当罗祥跟云南省红十字会电话联系时,却被浇了一瓢冷水。
接受电话采访的云南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说:“罗祥的行为本身不合法。他还涉及到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是如果他以红十字会的名义,他同样损害了红十字会的声誉;另外从法律上讲,他以公益的名义涉嫌商业促销。”
云南省红十字会认为,罗祥的策划的活动试图将红十字会牵涉进来,但本身却与商业活动有着较大的关联,此外,罗祥修车时进行的义捐也涉嫌营利:“首先是他修理电动自行车,人家交五块钱,然后他捐两块钱丢到他那个募捐箱里,他就涉嫌到一个营利活动的问题,通过这个活动,给自己增加一些收入了嘛。”
天色渐黑,沮丧的罗祥回到租住的小屋,他借着并不明亮的灯光洗菜做饭,却怎么也想不通自己要为灾区做点事,却为何会受到这么大的误解和指责。
网友“风中的风”认为,月收入才千余元的电动车修理工,从自己收取的修理费中,他拿一部分,投入义捐箱,没多收对方一分钱,只是换了个投钱的主体,怎么就成就由主动献爱心,变成了非法募捐?
云南大学法律系副教授高巍说:“募捐这种行为方式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法律没有禁止也没有明确允许,就说明这种行为不是一种明确的不法行为。”
又一次夕阳西下,罗祥看着记者哽咽着说,他不想因为捐款而成为罪犯,红十字会不认可他,他就一个人慢慢捐,等义捐箱满了,他就把它切开,把钱送到最需要的灾区去,让灾区的老人孩子能买水喝,这是他目前最大的心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