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密渣渣 发表于 2016-8-21 08:08:50

昆明地沟油 你吃了吗?

http://mmbiz.qpic.cn/mmbiz/2oryuROGxZD49OIdiaz6cIdwvE8Que3psdibR4QaPZ08gaeriaGxJrdT06JL4uzpyic4G7pxQkSCouuq6xcUeeBtCg/0?wx_fmt=jpeg
最近,昆明市两面寺村村民向媒体报料,称村子附近的一座小山上有几个黑作坊,两年多来每天都焚烧垃圾蒸煮泔水,散发出阵阵恶臭,令人难以忍受,村民们怀疑是在炼地沟油。媒体立即前往调查。最终,环保、工商、城管、公安联合查处了这个提炼地沟油的黑作坊。http://qqpublic.qpic.cn/qq_public/0/0-2916648896-39BD878DC2F50328BEF13B206E066B9B/0?fmt=jpg&size=128&h=399&w=600&ppv=1  现场实况:冒着黑烟堆着大桶  “经常见到飘出黑烟,还散发阵阵臭味。”村民们说,黑作坊已存在两年多,整天焚烧生活垃圾。“在山上用木板、石棉瓦搭起一些屏障和窝棚,挺神秘,不过看得见里面的烟囱,也看到里面堆着蓝色塑料桶,听村里人讲,好像是在炼地沟油。”  黑作坊位于两面寺村东南方向,在靠近机场高速的靶场桥边,这里和高速路之间有大量树木,位置十分隐蔽。在距黑作坊数十米时,已能闻到刺鼻臭味。作坊里的烟囱冒着黑烟,烟囱下的一个小窝棚,堆着数十个高约1米、直径约80厘米的蓝色塑料桶和若干沾满油渍的汽油桶。http://qqpublic.qpic.cn/qq_public/0/0-3204446493-1E82FEF0B0258210187936FBBB250719/0?fmt=jpg&size=133&h=382&w=600&ppv=1  作坊周围遍地是垃圾,散发着阵阵恶臭,门外停着一辆面包车,后座玻璃窗全都挡上,无法看到车内情况。作坊大门紧锁,门内有犬吠声。透过门缝可以看到院子里放置着许多大型的罐子,地面上有黑色的油渍。  查访的记者爬上作坊附近的一处高地,看到整个作坊约有八九百平方米,其中一半用活动板房和石棉瓦搭成了窝棚,另一半则是露天,大多堆放着汽油桶和塑料桶。可以看出,工人们吃住和工作都在作坊里。作坊里除了停着两辆面包车,还有一辆白色越野车。作坊自建的一个小水沟充满污秽,不时地冒着泡,散发着刺鼻恶臭。  “一般晚上七八点开工,炼油时里面的烟囱就排出大量黑烟,还伴随着令人作呕的气味。”在附近上班的黄先生说,这里确实是制作地沟油的黑作坊,作坊里有很多制作地沟油的器具,不时有拉泔水、拉油罐的车子出入。  对话工人:“闻一下都会受不了”  “我们做这个已经20多年,加工后都是卖给一家有资质的公司,但利润实在太少。”其中一家作坊的工人陈女士说。  为斩断地沟油流入市场的路径,昆明市2011年就制定了《昆明市区餐厨垃圾管理办法》,开始对市区餐厨垃圾中的废弃食用油脂进行规范收运处置。按照规定:未经许可,禁止擅自从事餐厨垃圾收集、运输或者处理。地沟油从来源、加工,到收集处理,都必须经过有相关资质的公司进行作业处理。陈女士说,她所在的这个地沟油加工作坊,正是挂靠了昆明有地沟油回收资质的一家企业。http://qqpublic.qpic.cn/qq_public/0/0-3032024567-0687913CDBB2042F913D7821909F3345/0?fmt=jpg&size=200&h=403&w=600&ppv=1  另一家作坊的工人郭师傅说,他们每月可加工20桶油,每桶150公斤,都卖给相关回收公司。郭师傅还提供了一份7月7日与一家公司签订的地沟油收购协议,协议中第十条指出,“所订购的地沟油该公司必须保证用于生产生物柴油,不得用于食品加工和返回食品油市场……”在郭师傅提供的对方公司营业执照上,经营范围标注为生产生物柴油(非粮)等。  “我们现在收不到油,虽说挂靠了有资质的公司,可大多数餐馆都愿与有资质的大公司签协议,我们实在不好做。”郭师傅诉苦说,“现在要向餐馆收地沟油,餐馆还要收我们一两万元的承包费。” 郭师傅说,之所以7月7日才与新公司签订地沟油收购协议,“就是因为之前挂靠的公司出的收购价太低,我们只能重新找。”  郭师傅的感受是:“加工好的地沟油仍然很臭,颜色很深,油脂毒性很大,别说食用,闻一下都会受不了。”  查处作坊:没流向餐桌 已责令搬迁  盘龙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接报后,联合昆明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和辖区派出所进行了调查。昆明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盘龙区分局青云工商所的刘姓工作人员称:“15日一共查处了4家泔水油加工作坊,其中两家老板在现场,另外两家一个人也没有。”  这位工作人员表示,这4家小作坊存在3处违法事实。首先是小作坊所加工的地沟油、泔水等原料来自于餐馆。根据相关规定,餐厅不得向没有资质的作坊提供地沟油、泔水;其次,4家作坊都没有排污许可证,而从现场调查来看,它们已对环境造成了污染;第三是4家作坊都属违章建筑,基本都是简单搭起小架子就开始生火作业。  “在调查中没有查到任何流向餐馆的证据。”这位工作人员说,这几家小作坊所加工的油并非用于食用,而是主要销往安宁的化工厂和昆明的油漆厂。虽然地沟油并没有重新流向餐馆,但环保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这些黑作坊没有营业执照、排污许可证等相关资料,属于黑作坊,现已责令限期搬迁。http://qqpublic.qpic.cn/qq_public/0/0-2766738930-8505679E31F39231FB8EEC77FB3F2D9C/0?fmt=jpg&size=152&h=390&w=600&ppv=1  困局  昆明月产地沟油六七千吨  其中4000吨不知去向  “恶臭、肮脏、致癌……”这是地沟油让人谈之色变的标签。在生物柴油企业,经科学加工处理的地沟油却是个“香饽饽”,是炼制生物柴油的绝佳原料。  目前昆明具有地沟油回收资质的正规合法企业有3家,它们通过回收地沟油并将其分离杂质、脱水处理后出售给生物柴油厂,实现良性循环。可近一年,因为收不到足够的地沟油,这些公司只能开工半个月,放假半个月。收不到足够的地沟油,3家公司的老板已身心俱疲,他们曾表示希望这些黑作坊加入正规地沟油回收行业,以此规范市场秩序。但这些黑作坊的成本很低,加之没有任何污水净化设备,尽管他们的收购价比正规企业高很多,但利润空间仍然很大。同时,黑作坊不受制度、程序约束,相当自由,他们只愿单干。  通过正规渠道回收的废弃食用油脂,每吨价格为2400元,但个别回收企业通过抬高价格,将这些地沟油高价回收,使得合法回收企业收不到油,处在十分被动的位置。http://qqpublic.qpic.cn/qq_public/0/0-2508871531-12D4E7D683E473E9119228E38046B8B6/0?fmt=jpg&size=36&h=200&w=300&ppv=1  利滇公司新厂投入近3000万元配置的设备使用目前最成熟的地沟油提炼加工技术  昆明利滇有限公司今年6月份的新厂仅产出了200吨成品地沟油,这让其老板坐立难安。按照行业标准,每千吨废弃油脂原料(从餐馆下水道打捞起来的地沟油),最后能提炼出100吨左右“成品地沟油”。也就是说,利滇在6月份“消化”的地沟油为2000吨。但利滇的老板潘东森说,昆明餐馆每月产生的地沟油数量应稳定在6000吨到7000吨之间,现在他的新厂每月仅能回收到2000到3000多吨的地沟油,剩下的近4000吨地沟油不知去向。  出路  建立餐厨废弃油脂  处理全过程信息监管系统  2013年3月1日,上海开始施行治理餐厨垃圾史上最严的规定《上海市餐厨废弃油脂处理管理办法》。根据该《办法》,非法处置废弃食用油脂(俗称“地沟油”)的处罚金额上限将提高到10万元;对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还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为鼓励产生“地沟油”的企业主动交油,取消原先对餐厨废弃油脂实行的处理收费制度,转而改为由餐厨废弃油脂收运单位向产生单位进行收购。至于具体的收购价格,则按照上海市餐饮烹饪行业协会、食品协会和市容环境卫生行业协会制定的收购指导价予以确定;为进一步强调“地沟油”回收的全程监控,上海还探索建立餐厨废弃油脂处理全过程信息监管系统,在收运车辆安装电子监控设备,在贮存、初加工场所及处置单位安装远程视频监控系统。http://qqpublic.qpic.cn/qq_public/0/0-2630049386-3D38FF308758AD9581CA387B3FB4823E/0?fmt=jpg&size=42&h=199&w=300&ppv=1  地沟油黑作坊之殇  国内像这样的企业有很多,上海市最多,市场很规范。针对黑作坊回收地沟油和餐馆私自违法违规出售地沟油的情况,上海有专门的执法机构。其次,青海西宁有工商、环保、城管、公安等部门联合成立的执法中队,他们都实行专项专管,各方面都相对完善。希望这可以成为云南生物炼油行业的“它山之石”。  套用利滇公司老板潘东森的话:“如果自己做得不好,是没有资格去批评别人的。现在,我们把每个环节都做到了合法合规,也能为昆明环保事业做出贡献,同时规范市场秩序。当前,相关部门很重视我们对食品安全和环保事业做出的努力。与此同时,我们也很需要得到各方面的支持。”  有这样敢为人先的精神,小编要对这些先驱者大大的点赞。只希望合理健全的产业链和规范能尽快形成。这样,我们的生活才能少一点担心,餐桌才多一点安全。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昆明地沟油 你吃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