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我姓辛,辛酸的辛
烈日秋霜,忠肝义胆,千载家谱。得姓何年,细参辛字,一笑君听取。艰辛做就,悲辛滋味,总是辛酸辛苦。更十分、向人辛辣,椒桂捣残堪吐。这首《永遇乐》是辛弃疾送祖弟茂嘉赴京时所写。按宋制地方官吏任期届满,都要进京听候调遣,一般正常赴调,官阶都会升迁。这本是一件喜事,可是对于看透官场浮沉的辛弃疾来说,实难打心底高兴起来,这短浅浮华的喜悦,更勾起他内心深处积压以久的酸楚。想起族辈,从夏启封支子于莘,始为辛氏;商有辛甲,一代名臣,屡谏纣王,直言无畏;汉有辛庆忌,一代名将,艰辛做就不世之功,可他的子孙却惨遭杀戮;祖父辛赞,适逢金军破宋,皇室南逃,他屈身事敌,谋图反叛,没有同盟,孤立无援!其留恋故土、热爱国家之情,背负骂名、忍辱负重之苦,怎一个“辛酸”了得!念自己“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22岁带领50余骑,直入金军大营,活捉叛贼张安国,召集上万义军,冲破敌军防线,渡淮水,奔南宋,以图挥戈北伐,收复中原。可是在畏缩懦弱的朝廷,他壮志徒凌云;在自私圆滑的官场,他栏杆拍遍,空嗟叹;“归正人”的尴尬身份,使他明褒实贬,官微言轻,不得重用;男儿热血沸腾,正值建功立业之时,却被免职上饶长达10年之久!英雄失路,报国无门!想起这些,更是一番辛酸滋味在心头!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江南的烟桥画柳、柔风细雨软化不了他的铮铮铁骨;“遗民泪尽胡尘里”,是他朝夕放不下的痛。即使是任地方小官,他也励精图治,兴一方经济,保一方平安。在湖南任安抚使时,组建威震金军的“飞虎军”,随时候命,等待朝廷派遣,“麾之即去,招之即来”。张俊北伐失败,他心急难耐,夜不能寐,奋笔疾书《美芹十论》和《九议》,满腔爱国热忱,“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虎啸深山,驼走大漠,是雄鹰就要展翅长空,是英雄就应征战沙场!辛弃疾,这是一个英雄,乱世中火中取栗的枭雄!在军营里,在疆场上,在宋金对峙的大江南北,这是一个响亮的名号!可是在懦弱无为的南宋王朝,他只能做一个文人,在纸笔间策马纵横,在婉约里浅酌低唱!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借酒浇愁,浇不灭他心中壮志难酬!一身豪情铁傲骨,英雄从来是孤独!可惜流年,忧愁风雨,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公元1207年,辛弃疾在得知宋军大败,损失惨重时,悲愤交加,在铅山故居高呼“杀贼!杀贼……”含恨而终,终年68岁。男儿到死心如铁,英雄坐老,空悲切! (作者:亦僮)亦僮,河南省内乡县人,生于70年代,中学语文老师。本文系作者授权发布。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