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史话】 赛典赤治滇(四)
【云南史话】赛典赤治滇(四)
在进行屯田的同时,赛典赤还积极兴修水利。元朝初年,滇池的水利工程因年久失修,发挥不了作用,并经常导致水灾。赛典赤到云南后,经过认真调查研究后制定了兴修水利工程、治理滇池的方案并付诸实施。工程于1276年开始,历时3年完工。工程分为上、中、下3段进行。上段中段工程由赛典赤亲自主持。赛典赤组织人民在盘龙江上游清理水源,疏浚河道,修筑了松华坝,并在坝上设立“以时启闭”的闸门,涝时蓄水,避免或减弱水患,有防洪功能;旱时开闸,济灌溉之需要。中段分盘龙江的水入金汁河,并修宝象、马料、海源、银汁合为大河,均用闸蓄池,如在金汁河上修建了小坝等八闸,解决了附近万顷良田的灌溉问题。下段工程由张立道、忽辛负责,主要是疏浚海口,清理河道。当时,滇池的水域比今天宽阔得多,今梁家河一带可能还是一片汪洋。每当“夏潦暴至”,中庆路城(昆明)就要遭水害。张立道和赛典赤的儿子忽辛率领2000多民工用三年时间凿开了海口、石龙坝,又挖开海口至安宁一带的螺壳等险滩, 疏浚了由螳螂川至普渡河入金沙江的河道,从而使滇池水位大幅度下降,减轻了滇池水涝之害,又“得壤地万余顷,皆为良田”,为滇池周围农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极为重要的条件。在云南其他地区,元代也维修和兴建了不少水利工程。兴修水利,治理滇池是赛典赤治滇最值得称道的表现,真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这已为700多年来的历史所证明。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