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韵风清 发表于 2015-4-14 09:49:55

哆、哆……我们再也吃不到老昆明的挑卖小吃了

http://mmbiz.qpic.cn/mmbiz/eDdRDDZFszAdeQd2ouSibdebClXfBRErJ6npuYbhoXicZF5FQnVKrSg35nMS7hYzb6d6X7uk4ewJw7xJhUHFjqfQ/640?tp=webp&wxfrom=5
夜深,曲折幽静的小巷里,一盏昏黄摇晃的马灯由远而近,伴随着灯光传来了“哆、哆……”的敲打竹板的沉重声音,一个汉子挑着一副木制方框担子慢慢走过来。“哆、哆……”的梆子声音显得几分凄凉。
  
  这不是电影里的场景,描绘的是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的昆明,一种挑卖小吃——“饺面”深夜走街串巷的情景。
  
http://mmbiz.qpic.cn/mmbiz/eDdRDDZFszCdCrvMpq9ykx77EpgHPews8n79P2NPTIOPzCBPdVhnpdLSTa4fsDpibIYcic0pVd4s87mLpxzZC7wQ/0
  “饺面”是馄饨掺和鲜面条的一种小吃。它的特色是专在深夜挑着上门服务,“哆、哆……”是代替人声吆喝的竹梆声。随着“哆、哆……”声的临近,小巷里的住户也有了回应:刚做完作业的学生要叫妈妈去买一碗来吃;打了四圈麻将的牌友暂停搓牌,站起来活动一下,等着主人家买几碗饺面来当“夜宵”,以便再“战”;刚看完戏回到家的人也感到肚子饿了……“哆、哆”声唤起了人们的食欲,送来了夜间的温暖。于是小巷里紧闭的住户门开了,人们来到担子前,等候着饺面。马灯的灯芯扭大了,灯更亮了,小巷里也变得热闹起来。一碗碗饺面马上就煮好了,人们用自家的大碗装着饺面转回家去,小巷又恢复了冷清,“哆、哆”的声音渐渐远去……。
  
  这种饺面的特点之一是佐料好,油、盐、酱、醋、葱、蒜、姜、辣椒齐全,还有腌菜、虾米、芝麻油、花椒油等,最好的当属那锅用骨头炖出来的汤,热气腾腾、香味四溢。深夜,尤其是在冬夜,喝上一碗热汤、吃上一碗热“饺面”就是一种享受。
  
  特点之二就是这种饺面是不在大街上卖的,都是在小巷里转悠着卖。行走的路线和到达的时间都有规律并且很准时。小贩们为了生计,是风雨无阻的,长年累月如此,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夜食习俗。
  
  当时,这种夜间服务的“饺面”担,多半在居住户较多的居民区里卖,有武成路的中和巷、铁局巷这一片的;有如安街、五福巷、华兴巷、三转弯、小富春街这一片的;有长春路(当时叫“绥靖路”)的如意巷、报国街一线的;有象眼街、劝学巷、财盛巷、青龙巷一线的。在南边的则是在东寺街的西寺巷、鸡鸣桥、柿花桥一侧和石桥铺、司马第巷一侧的。夜间,你在这些小巷里可以听到“哆、哆……”声,还壮了你走夜路的胆。
  
http://mmbiz.qpic.cn/mmbiz/eDdRDDZFszCdCrvMpq9ykx77EpgHPewsoB05iahNFbia9YBhUVPhQ9HaWMzyVHXYJ7yicxXQr54B8ovHFfXfDU90w/0
  现在的昆明市,上面所提到的大街小巷大都建成了居民小区住宅了,夜间饮食也有固定摊点了,灯火明亮,热闹非凡,你已不能再听到“哆、哆……”深沉的竹片梆子声了,只有老昆明人的耳里,似乎还回荡着那“哆、哆”声,老人们对它还存有几分留恋的情感。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哆、哆……我们再也吃不到老昆明的挑卖小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