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因雾霾封杀“柴火鸡” 引网友怒骂抓小放大
“昆明叫停柴火鸡”新闻一出,立即引发网友的热烈讨论,更准确一点说是引来一边倒的骂声,骂起抓小放大。柴火鸡今天的命运,很容易让人联想起蜀地的熏腊肉。也有人疑惑,柴火鸡与熏腊肉是雾霾治理迫在眉睫的最后一步棋吗?http://mmbiz.qpic.cn/mmbiz/frBd5wp3ibiaeykFzNgicPE4kWcyiaadqt8ibsiaXPlkwUNEM7h0vpIuADialcJib2kHDM5xD1cibS9AaHPfs2WWCMz7WZg/0
半年内,昆明新开几十家柴火鸡馆,因柴火鸡烧柴烹制,产生大量烟雾,既损害健康又污染环境,昆明市环保部门表示,目前对于新开的柴火鸡店一律不予审批;对于现存的柴火鸡店,也要求其使用环保杠炭等安全燃料。
“昆明叫停柴火鸡”新闻一出,在某知名网站中,跟帖几乎是一边倒的骂声。按说,在广大民众对环境污染越来越重视的今天,任何一项整治举措,不说“举双手”赞成,至少也不应该骂声一片啊?
根据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木柴是高污染燃料,属于禁烧范围。诚然,烹制“柴火鸡”油烟扰民的确存在。但烧柴是大气污染,产生雾霾的主要原因吗?自然不是!相关政府部门却屡次将污染的主要原因归咎于居民生产、生活,叫停“熏腊肉”、叫停“柴火鸡”……哪一次不是雷厉风行?
柴火鸡今天的命运,很容易让人联想起蜀地的熏腊肉。去年,四川和重庆遇重污染天气,很多人把熏腊肉看作PM2.5上升的肇因之一。达州市更是宣布,当地空气污染的祸首是熏腊肉。后来没法子,民间志愿者走访测试,结果发现:熏腊肉产生的PM2.5影响范围不超过50米,对下风处5至20米的范围影响最大。
叫停熏腊肉也好,取缔柴火鸡也罢,其实也不是没有道理。但真正的问题是,为什么职能部门在具体而微的领域净化环境的时候,总是不被舆论及公众领情、甚至于要“胡搅蛮缠”呢?
对细枝末节如此重视,那对主要污染源的治理又抓得怎么样呢?用环保部陈吉宁部长的话说,过去环保执法过松过软,不守法是常态,而当前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更是证明了治污不力。如此看来,网友的骂声并不是针对叫停“柴火鸡”这件事本身,而是出于对执法不公的愤怒,“只许政府工厂排污,不许百姓烧柴做饭”正是网友对这种不公的调侃。
一则,在大气污染治理议题上,民众最怕的,是“抓小放大”。今年两会前夕,新任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在召开媒体座谈会时也坦言,过去环境执法过松、过软,环保不守法是常态。在这样的背景下,兴师动众去整治熏腊肉或柴火鸡,也许合法合规,却显得不太合情合理。二则,尽管环境执法不应该有先后之分,但起码在对舌尖上的美味动手之前,是不是应该铺垫一下同样给力的工业治污行动、环境问责程序呢?治污,公民权利要让渡,企事业单位的眼前利益呢?
行政性命令“禁止”柴火鸡,会导致商家和消费者的逆反心理,在行政性力量不可能介入市场的全部环节,很难做到全时和全空间监控之下,难免产生大量的“有禁不行者”。在昆明环保局发布整改禁令后,许多商户声称“不知情”可能就是这样一种反映。因此,抛弃行政力量解决一切社会问题的旧习惯,更多的发挥引导和教育功能,更多的鼓励正面典型,让全社会真正达成自觉维护良好环境的共识,是解决带“污染”的“柴火鸡”的治本之道。
不到万不得已,不得折损公民私权——这是治理雾霾等行政执法的底线。柴火鸡不是非吃不可,熏腊肉也许会沉寂于历史,不过,要天蓝水净、山川秀美,柴火鸡与熏腊肉是迫在眉睫的最后一步棋吗?
治理空气污染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任何污染都应该治理,但要抓住主要矛盾,采取必要措施,严格查处超标排放企业、控制建筑施工扬尘、改善汽车尾气排放等,而不是拿百姓正常生活当“挡箭牌”。
不患寡而患不均。相信只要做到一视同仁,对治污举措,群众一定会“点赞”。星海雅信与您一起治理雾霾,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