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王子 发表于 2015-3-4 22:49:24

云南人幸福指数为何全国最高?

中国经济研究院昨日对外发布了一份全国31个省市区GDP含金量的数据,数据通过分析2014年各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GDP,得出云南省GDP含金量(又称“幸福指数”)最高。云南人幸福指数最高?数据一出,马上激起云南网友讨论。不少网友表示,没有感觉到幸福程度能在全国排第一、单纯的用经济数据计算并不科学。长期从事云南经济及财税研究的云南财经大学财税研究所原所长张丽华介绍,以单纯的经济数据对比得出云南省最幸福并不客观,一个省的幸福指数是很主观的,涉及到经济、生活环境、政府服务等多方面。怎么算出来的?中国经济研究院计算公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GDP = GDP含金量(幸福指数)此次公布的数据由《中国经济周刊》及旗下智囊机构中国经济研究院统计,统计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GDP比值,被权威专家认为更能用来衡量居民生活水平的变化情况。自2009年起,《中国经济周刊》及中国经济研究院已连续6年发布根据各省市区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人均GDP数据计算出的比值,并将这一比值视作GDP含金量(即单位GDP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又被称作“幸福指数”)。GDP含金量如何计算?上述机构也给出了计算方式,即GDP含金量等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除以人均GDP。根据计算,云南省得出的结果排在全国31个省市区的第一位,属第一阶梯,幸福指数最高。北上广等地区都被云南甩到身后。为什么这样算?第一梯队中部分低发展水平地区上榜,跟地方政府在发展中注重把大量的转移支付用于改善和提升人民生活有关。而由于这些地区整体的人均GDP 较低,因此表现在数据上,GDP含金量的排名就很高。——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钢明从GDP含金量的计算公式上分析也可发现,GDP含金量排名之所以会得到提升,是因为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高于人均GDP的增长速度。虽然第一梯队的GDP增速并不高,但因为将财政转移支付用于民生,在分母(人均GDP不变的情况下),分子(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加大,使得GDP含金量的比值增大。
专家观点云南专家:这样的计算并不客观长期从事经济及财税研究的云南财经大学财税研究所原所长张丽华对本报记者表示,这样的计算并不客观,数据也不具备权威性。张丽华介绍,前两日中央电视台也公布了一份幸福城市排名,但云南省并不在其中。“中央电视台通过调查问卷得出的数据,而这次相关机构的数据就是简单的计算,不客观。”张丽华介绍,云南省GDP基数并不高,但人口众多,人均GDP无疑要低很多,按照计算公式,作为分母的人均GDP必然很低,这样的计算得出的结果必然是GDP含金量很高。张丽华表示,上海北京等城市GDP很高,居民也没有云南多,人均GDP必然很高,按照公式计算,含金量必然较低。在张丽华看来,这样的对比只能够得出云南省底子薄,但居民的幸福度在不断提升。“云南是落后地区,居民的收入等都比不上北上广,而且幸福指数不仅仅是经济数据,还涉及到生活环境、政府服务、交通便利程度等多方面。”张丽华说,幸福是一个很主观的体验,这样的简单对比并不客观。

两会声音住滇全国政协委员祁德川:GDP含金量高肯定了云南生态保护工作听到这个排名的消息,感觉非常好。云南人民一直对幸福指数的提高有很大的期待,全省各族人民也在追求幸福生活上做了很多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将2015年的首个考察调研地点选在云南,对于云南在新时期的发展意义重大。作为景颇族走出来的全国政协委员,祁德川感言,虽然云南的GDP含金量颇高,但云南作为多民族省份,少数民族地区的扶贫工作还需要加强。现在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有五、六年时间了,时不我待,扶贫开发要增强紧迫感,真抓实干,不能光喊口号,决不能让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众掉队。要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都要提高精准度,扶到点上、根上。祁德川认为,GDP含金量高也从一个侧面肯定了云南生态保护上所做的工作。云南要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还需要加强投入力度,也需要国家的政策支持。如果传统的GDP考核方式发生根本性改变,将对云南的生态文明建设起到重大的积极作用。住滇全国政协委员肖燕:昆明具备发展养老产业的先天优势“云南在全国的GDP总量排名并不靠前,但GDP含金量排名第一让人欣慰,这与云南的生态环境在全国的地位是匹配的。云南要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要把青山绿水留下,仅仅依靠云南自己是不够的,需要国家在政策上给予扶持。云南要充分打好生态文明这张名片,依托先天优势打造绿色产业。”肖燕说,环境好了,能够带动文化、旅游、养老 等一系列产业的发展。肖燕特别关注了养老产业的发展,她说以昆明为例,北方寒冬时春城很舒适;南方炎热时,春城依旧很舒适。昆明具备发展养老产业的先天优势,但昆明市拥有的公办养老床位却在全国排名倒数,所拥有的资源与现实的发展十分不匹配。肖燕分析说,到2020 年,中国的老龄人口将达到2亿人,这其中蕴藏着巨大的养老产业发展机遇。如果云南能够抓住机遇,成为实至名归的养老福地,人都到云南集中,还愁GDP上不去吗?肖燕强调,云南要保护好大自然赐予的优美环境,也要实现人流、物流、信息流的汇集和流动。云南要不断创造条件吸 引更多的人到来,无论社会怎样发展,人终究是最宝贵的资源,人如果能够到云南了,那么资源也就到云南了。全国人大代表寸敏:幸福指数居首?我感觉被幸福了“说云南的幸福指数全国居首,我不知道他们是怎么算出来的,我有种被平均、被幸福的感觉。”寸敏谈及“媒体发各省幸福指数:云南居首”一文时说。她认为,幸福感是多项指标的综合,文章的计算没有提供权威的统计数据,感觉其得出的结论有点偏颇。诚如文章所说,近年来中央对民族地区、边境地区等的转移支付力度不断增大,云南省用于民生的财政支出占到财政支出总额的70%以上,由于云南的人均GDP较低,因此表现在数据上,GDP含金量的排名就很高,但同其他西部省市一样,云南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发展的绝对水平从全国来看仍是居后的。“不能简单的把GDP含金量提高与幸福感提高等同。”寸敏说,人的幸福感来源于家庭、单位和生活环境等多方面,还和教育、医疗、住房、就业、劳保等民生保障密切相关,而目前物价偏高、出行拥堵、城建落后这些在昆明体会尤其明显。“改革与发展的红利如何让大家切身感受到,这很重要。”寸敏说,如果认为云南人真的幸福,那可能跟本地物产丰富、人民不喜欢竞争而喜欢闲适的生活方式有关,跟美丽的自然环境有关,但无论怎样,不能忘记在很多方面,云南还是落后并需要奋起直追的。全国人大代表杨劲松:幸福指数第一在意料之中杨劲松说,云南的幸福指数位居全国第一,在她的意料之中。云南的天空湛蓝、空气清新、植被丰茂、河流清澈,宛如人间仙境的生态环境,一直有着动植物王国的美称。幸福感除了来自自然生态的美好,云南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也为云南人获得幸福感而加分。云南古村落保护有目可见,接地气,更让人记得住乡愁,就连习总书记也赞赏有加。人与人之间关系融洽、人与自然之间关系和谐,兄弟般的情谊也带来了幸福感。但在这些美好背后,杨劲松认为还应当看到云南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还较低,经济发展还有较大的差距要追,教育、科技、医疗卫生等方面的发展还需要不断提升。 虽然云南有青山绿水,但不可否认的是面临着巨大的生态保护压力。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云南不能走破坏生态环境的老路。与生态保护相关的民族文化产业、高原特色农业等都应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云南人幸福指数为何全国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