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马锅 发表于 2014-12-8 19:15:31

昆明市民与海鸥的故事

老伴去了,她替老伴继续给海鸥做窝窝头
大观公园里有这样一位老奶奶,不管刮风下雨,她总背着一个洗得发白的布包,带着自己亲手蒸的窝窝头来喂红嘴鸥。她就是86岁的崔凤仙奶奶,她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海鸥奶奶”。
https://mmbiz.qlogo.cn/mmbiz/HlDe5hyraO7LzvFicV9l8os8SSCEcPJVY1DXHT8c7XuXcd7R45AX32oLWqtf83k5RwNUvmkv4aLHvTB63iasAPyw/0
1985年的一个早上,南太桥突然飞来很多白色的鸟,崔奶奶和老伴手牵手第一时间赶到南太桥,第一次见到红嘴鸥,崔奶奶就喜欢上了这些可爱的小精灵。以后,每天凌晨5点起床,蒸好16个窝窝头后,崔奶奶就和老伴一起给红嘴鸥送早点。几年前,崔奶奶的老伴去世了,她只身一人还是继续坚持喂鸥。20多年来,每个冬天,无论刮风下雨,她天天都去看鸥、喂鸥。“基本上天天都这样,除了偶尔有事情。”崔奶奶说。
  崔奶奶告诉我们,近六七年她都在大观公园喂鸥,每天做窝窝头要用去1公斤白面和1公斤玉米面,每年冬天要用掉两大袋白面和两大袋玉米面,每天做窝窝头的花费在10元钱左右。我们为崔奶奶算了一笔账,每天花10元,每个月要300元,每年红嘴鸥来昆明约5个月,崔奶奶可能要花1500元钱喂红嘴鸥。
  崔奶奶的儿媳妇在缅甸做小生意,曾多次邀她去缅甸住,但一想到离开昆明就看不到红嘴鸥,崔奶奶的心里空落落的,所以一直没有去缅甸。“我喜欢红嘴鸥,它们从那么远的地方来不容易,我尽点力照顾一下。一天不来,心里就会牵挂。”崔奶奶乐呵呵地说道。
https://mmbiz.qlogo.cn/mmbiz/HlDe5hyraO7LzvFicV9l8os8SSCEcPJVYjZBH7CDspXZzwReAYecznoVDeARVfEXIrxSTxgkibOicuoBZHbaibmzHQ/0

海鸥海鸥,来吃我做的营养鸥粮
https://mmbiz.qlogo.cn/mmbiz/HlDe5hyraO7LzvFicV9l8os8SSCEcPJVYWDfu0Hcr7n94BibjHRWxurXAuzkpglPs2HiaInvWn0qaPd3LAgFDBmrA/0
今过6旬的熊小宓,也像崔凤仙奶奶一样打心底里喜欢红嘴鸥。在一个非常寒冷的早上,环西桥一带聚集了300多只红嘴鸥,但由于天气太冷,投喂的人寥寥可数,熊小宓是其中之一。她手里拿着大袋子,里面满满装着她自己蒸好的自制营养鸥粮,大部分红嘴鸥都被她的自制鸥粮吸引了过来。
熊小宓一边喂红嘴鸥一边告诉我们,1985年时,她每天骑自行车上班要经过南太桥,她总是忍不住停下来,给红嘴鸥喂上几个馒头。1995年退休后,她有了更多的时间,于是每天都去投喂30多个馒头。
渐渐地,熊奶奶了解了红嘴鸥的口味。她买来麦面、糯米面、玉米面,和在一起制成营养丰富的鸥粮。“玉米面有营养,但是太散了,加一些糯米面可以增加黏性,麦面则可以发酵。”为了增加营养和香味,熊奶奶还放一些白糖、牛奶、鸡蛋和少许盐。
  熊奶奶每月的退休工资只有1300元,喂鸥几乎花去了她大部分的工资。因此,熊奶奶的生活很节俭,将钱省下来留着冬天给红嘴鸥喂食。“听说哪里喂的人少,我就骑着自行车去喂。天气越冷,喂的人少,我就越要去喂,不然红嘴鸥就会饿着。”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昆明市民与海鸥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