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脚丫1 发表于 2014-11-20 14:50:37

玛莉亚医院十年人物系列报道之——董菊颖


  董菊颖:云南首个妇瘤科的创建者
  81岁高龄仍战斗在医疗第一线
  人物档案:董菊颖,主任医师、教授、获白求恩奖章、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
  云南省著名妇瘤专家,1956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1965年上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科研究生毕业。在我 省率先开展子宫颈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外阴癌等高难度手术及放、化疗等综合治疗。云南省肿瘤医院成立 ,创建我省第一个专业妇瘤科,引导我省妇科肿瘤规范化治疗。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开展新辅助化疗、宫颈癌 同步放化疗、卵巢移位等。积极开展宫颈癌筛查及癌前病变治疗。先后在全国会议及杂志交流及发表论文20余篇 。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省政府授予白求恩奖章,省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等,并评为全国百名优秀医生。
  在一个人的一生中,能有几个60年?而在董菊颖教授的一生中,她却用了60年的时间,一直坚持做着同样的一件事——妇科肿瘤的研究与根治,可以说她毕生的精力都奉献给了医学工作。她的专注与博学,让她在医学界赢得了极高的声誉,荣获了云南省政府颁发的白求恩奖章等多项荣誉,成为了云南省乃至全国医疗行业中妇科肿瘤方面赫赫有名的权威专家。如今,这位年过八旬的老专家依然坚持在医疗行业的一线上,不图名、不求利,只想为患者做点力所能及的事。面对这位德高望重的老专家,心底油然而生的,只有深深的敬意!
  立志要攻克肿瘤的大学生
  面色红润,思维敏捷,话语爽朗,中气十足,如果不说出她的真实年龄,你很难猜出眼前的董菊颖主任已经81岁高龄。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老专家,一个星期仍然坚持上4天班,在云南省肿瘤医院上1天班,在云南玛莉亚医院上3天班。 “不上班就感到很难受,会感到心里空荡荡的。” 董菊颖说。了解她的人说,董主任一辈子都在医疗一线为病人看病,不做行政管理。
  说到妇科肿瘤,董主任是省内的权威专家,因为省内搞妇科肿瘤的人多数是半路出家,科班出身的不多,肿瘤在当时是一种治不好的疾病,很少有人专门想到去学妇科肿瘤。
  “当时年轻气盛,想要攻克这个难关,所以上大学时就报了肿瘤专业。” 董菊颖说,实际一干才知道,其实肿瘤并不像自己想像的那样简单,直到现在都没有攻克。为什么学肿瘤专业呢?她说,除了年轻气盛的冲动,还有就是看到肿瘤患者太多了,比如宫颈癌当时还没有治疗的条件。所以她选择专业时,是有目的去选择学习妇科肿瘤方面的专业。
  献身边疆建设的医务人员
  大学毕业后,她从上海来到边疆工作,一直在边疆服务于肿瘤患者。早在新疆时,条件非常艰苦,她骑着马行走在戈壁滩上,下乡去一家一家地去做宫颈癌的复查。董菊颖开始开展了妇科肿瘤手术与放射治疗,那时还没有人做这件事,只有她一个建立当地的肿瘤防治网。“我一个也解决不了整个肿瘤防治问题,然后就开始培训、讲课、带人。”董菊颖说,主要就是把肿瘤规范化诊疗推广开来,让大家一起来做。
  从新疆来到云南,在云南一干就是30多年。董菊颖感到,云南地处边远地区,肿瘤诊疗水平落后于全国,治疗条件、诊疗设备都比较差,制约肿瘤规范化诊疗工作的开展。“自己这么多年学到的东西,有条件的就要去做,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也要去做。”比如当时在云大医院已经有了镭射,但因为它要特殊的防护没有人弄,董菊颖就提着个小铅罐到地下室去做,要是没有牺牲精神是不可能去做的。镭是对人体辐射极强的元素,25年镭疗的长期辐射导致她的白细胞、血小板至今难以恢复。
  云南首个妇瘤科的创建者
  在医疗方面,董主任创立妇科肿瘤科,这在当时的云南是没有的,而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都有了,云南要和国内先进水平接轨,就要不断的学习,成立肿瘤科,开展一系列的妇科肿瘤手术。
  调到省肿瘤医院工作后,董菊颖创建我省第一个专业妇瘤科,引导我省妇科肿瘤规范化治疗,在我省率先开展子宫颈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外阴癌等高难度手术及放、化疗等综合治疗。说起董主任在妇科肿瘤的临床与研究工作,应该是从1960年她在上海读研究生时候就已经开始了,之后一直从事着该项工作。在肿瘤医院负责妇瘤科工作18年来,她带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副高、正高级别的医生,现在,这些医生都成为了医院的“顶梁柱”。
  董主任的母亲患直肠癌,在外地被误诊,失去了治疗的最佳时机。她从事肿瘤工作几十年,救活了无数患者,而自己的母亲却因工作无暇照顾,被癌症夺去了生命。一次,在北京开会期间得知父亲病危,希望她回家探望,北京距唐山仅有4小时路程,但因临行前在昆已安排好手术并定好了返程机票,回昆后立即为病人做手术,病人得救了,而父亲却与世长辞了。
  肿瘤规范化治疗的推行者
  为了培养基层医生提高肿瘤规范治疗的技术水平,董主任跑遍地了云南所有的州市,为贫困患者做手术,为基层医生讲课。
  “有些肿瘤知道了它的病因,可以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董主任说,虽然肿瘤现在还未攻克,但是肿瘤的规范化治疗是非常重要的。在接触的病人中,很多都是在外面没有得到规范化治疗转来的。比如宫颈癌根治术,手术要做到什么程度都是有规范的,但是有些患者的却被拿掉了子宫,将来就没有办法做后续治疗。如果首次治疗失败了,对病人以后的治疗会有很大的影响。
  “要学技术先学做人,在医疗方面做人最重要的就是医德。医生面对病人,治好了病人全家高兴,治不好则是悲欢离合、病人家属的哭泣。”她始终牢记,作为一个医生,医德是首要的,光有技术没有医德就没有了灵魂。
  在医疗作风上,董主任非常严谨,一丝不苟。有一次,董主任去参加会诊,做手术,病人是一个妇科肿瘤患者,手术作完了,但每周一次的大查房时,细心的董主任发现肿瘤标记物不对,怎么这么高,会不会有消化道的问题,结果一查是胃癌向卵巢转移,把转移的病灶拿掉了,主要的病灶没发现。董主任常常用这个例子告诫年轻的医生们,不能只会熟练地做手术,还需要严谨。
  在教学方面,董主任身教重于言教,自己做不到的从不要求别人去做,她从来没有迟到过,在她的带动下大家都养成了不迟到的好习惯。星期天董主任查房,一定要看完所有的病人,一个星期要上7天班,大家都养成了责任心。
  做手术时间最长的女医生
  董主任退休时已经67岁,是全院最晚退休的女医生。由于病人需要她,医院又将她返聘回来,仍然在全天坚持专家门诊。
  玛莉亚医院黄明龙院长是一个德高望众、平易近人的医家,他找到了董主任,再三邀请董主任一起到玛莉亚医院工作。董主任对去民营医院还有点担心,刚好那时省卫生厅鼓励发展民营医疗,表示这是医改的发展方向,同时也允许和鼓励医师多点执业。接受黄院长的再三邀请,董主任来到了玛莉亚医院妇科肿瘤门诊工作。
  “无论在哪家医院,最重要的是抓医德,抓医疗质量。”董主任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因此,她的科室医疗质量在任何时间检查都是全院第一。
  除了会诊、疑难病例的把关外,已经81岁高龄的董主任仍然坚持上台做妇科肿瘤的疑难重大手术,成为云南省站手术台时间最长的女医生。
  在玛莉亚医院,董主任开展了一系列的妇科肿瘤手术,不论什么手术,她都毫不含糊地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同事们感到:“有她在,大家就感到心里有底。”
  “做事业一定有良好的身体与心态。”董主任说,这与心态有关系,她并不认为自己老,照样与年轻人一起去卡拉OK唱歌娱乐。她所在的科室还是合唱比赛的五连冠,81高龄的她还是合唱团的队员呢。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玛莉亚医院十年人物系列报道之——董菊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