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翠紫丁香 发表于 2014-4-22 14:29:54

建水,"易武贡茶"走进您的城

4月17日早上9点,此次易武贡茶传习行全程推广运营机构——普洱中国网总经理倪兵带领相关工作人员,前往建水与合作方商谈有关云茶文化滇南传习所落地建水的相关活动细节。前往建水的路上。四月,天气已经入夏,气温很高,但略微湿润的空气淡化了云南高原紫外线带来的灼热感。建水因水得名,元代便置有建水州,明清时期设临安府,因此民国年间建水也称临安城。
早年的建水文儒辈出,自元代建庙学至清代的崇正、焕文、崇文、曲江四间书院,建水在科举一事上占了云南半壁江山。然而这个有着“文献名邦”之称的小城,却丝毫没有沾染封建文人的酸腐之气,临街叫卖的烧豆腐,往来匆匆的市民反而显出一份市井味道浓郁的滇南小镇气息。
)   建水城,最早为南诏时修筑的土城,明洪武二十年扩建为砖城。城周六里三、城墙高二丈五尺,四楼门有城楼,楼为三层,各高四丈,雄伟壮观。历经战乱,加诸地震损毁,四座城楼如今仅存东门一座,名曰“朝阳楼”。因其形似天安门,当地人又称其为“小天安门”。这里也是我们此次易武贡茶传习行活动落地建水的基地。
   有人说到建水,两件事不得不做:品小吃,观历史。关于品小吃,沿街叫卖的小吃摊点自不用说,而观史就一定是朝阳楼了。作为滇南重镇的悠久历史的重要标志,朝阳楼具有独特的魅力,而在朝阳楼上喝易武贡茶,观历史的同时品茶香,独特的观史方法,更是别具一格,韵味独特。
   中午时分,一行人坐定朝阳楼,观赏楼上展出200多年前,德国摄影师方苏雅为建水拍下的一组照片,光影之间浮现数百年历史。为了让合作方体验易武贡茶的独特魅力,我们为合作方领导及工作人员沏上了一壶易武贡茶。细细品来,茶味醇厚,唇齿间余味甘甜。素淡的茶香配上眼前的斑驳历史,厚重的历史之余却又添了一份娴雅的味道。我们一同品味着易武贡茶的醇香,一面与合作方商谈云茶文化滇南传习所建水活动的相关细节。陶文化借助茶文化传播,茶文化落在陶文化上,如何把建水传统的制陶工艺文化,与易武贡茶文化相互结合,成为了我们双方合作的一个契合点。
经过我们同合作方的详细商谈,合作方加深了对易武贡茶传习行这一独特的茶文化推广活动的了解,同时也对下一阶段双方的进一步合作增添了信心。此次建水之行,为我们的易武贡茶传习活动开拓了一个新的市场,也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例如如何将我们的茶文化传播与地方独特传统文化进行结合等。
   朝阳楼上喝易武茶,看茶艺表演,茶香、历史、记忆、影像,还原旧时的临安,文明在这里流传,茶文化在这里传播。
   慢慢品茶,长时间凝望电影里这座城所经历的轨迹,去想象这座城中曾经存在的风俗、人情、建筑、历史,想象那些穿梭于这座城中的那些面目模糊的众生,想象他们生活的种种场景,或许是市井的戏曲、文人的诗词、工匠的技艺。旧事沧桑,让我们看到一个时代的缩影。这些想象如同与这座城的一次殊遇,让人迷失在与今日今时的疏离感中,妙不可言。仅有清甜的茶汤如同一艘渡船,维系着我的梦想与现实。
    历史,其实就如同一个茶杯,茶叶与水一期一会,交汇分离,如同一个城市,一个时代,一群人,因缘聚会。历史,把这座城曾经承载过的生活,推向岁月的深处,供后人唏嘘膜拜,而我们去品味历史,便如同品味茶的气息与涵韵,一切品味其实只为那一时那一刻那一人那一心那一境。

(作者:杨雪娇普洱中国网专稿,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责编:丁香)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建水,"易武贡茶"走进您的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