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爱情教育无质量 学生公开亲吻是堕落?
学校爱情教育无质量 学生公开亲吻是堕落? 学校爱情教育现状的讨论。现实:恋爱教育"缺席"校园
爱情教育在我们国家还处于一个启蒙阶段。北大知名教授钱理群先生认为,我们的成人甚至也应该补上"爱情教育"这一课。现阶段,我们谈爱情教育不是多了,而是少了,是一种"欲抱琵琶半遮面"的状态,很有一点羞答答的样子。
更有甚者,在我们有些老师眼里,哪里出现了"早恋",哪里就出现了"封杀"。这种禁堵办法只会把学生逼到反面。尊重是爱情教育的大前提,脱离了尊重,爱情教育就无从谈起。"难怪有网友一针见血地指出,我国的恋爱婚姻教育,几乎就已经不是什么"滞后"的问题了,在某种程度上,说它简直就是"缺席"。
统计表明,现在谈恋爱的孩子很多,早恋的高峰年龄段在13岁~16岁,平均年龄为14.20岁。甚至许多小学生也已经开始谈上了"恋爱"。在这之中,有九成学生表示,他们的性知识或恋爱知识来自于书籍、电视及网络。
"孩子们所说的书籍指的多是漫画和言情小说。"云南师大实验中学的张老师表示,她曾经找来几本看过,发现里面对性细节描写过于赤裸,性态度又过于随便。"这两点对于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爱情观形成过程中的孩子来说,绝对不是一件好事。"
"爱情教育"几无质量可言
目前我们的爱情教育现状堪忧,需要我们更多一点重视。现在,我们谈性教育多,而谈爱情教育少。有关爱情教育的书,特别是那些能够正确引导中学生对待爱情的书更少。充斥市场的大多是所谓青春校园小说。对此现象许多老师表示了忧虑。
许多老师认为,这些所谓的青春小说,不知道要把我们的中学生引到什么地方去。有些小说简直就是文字垃圾,不忍卒读。"爱情教育"几乎无质量可言。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还不能大大方方理直气壮地从正面引导我们中学生健康地对待爱情,学生的情感教育和人格教育就缺了一块,这是我们教育工作的失职。
讲堂:恋爱教育可以教会孩子"做人"
"恋爱教育其实是关于做人的教育。"青少年成长教育专家王斌帮表示,恋爱教育不仅涉及到做人的多个方面,还涉及到人的心灵成长。学生在青春期里,就应该接受相应的恋爱婚姻教育。这是因为,青春期生理发育是以性征发育为基础,青春期心理发育是以性意识觉醒、萌动为主要特征,而恪守性道德更是做人的根本。所以青春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单纯地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性,而是通过对性的了解和认识,知道什么是人之性。从这一点说,青春期教育其实是不折不扣的人性教育。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14岁女儿的信中说,"爱情比上帝权威大,这是人类永恒的美与力量,一代一代地相传。"他又说,"只有人懂得爱。而且说实在的,只有在他善于像人那样去爱的时候,他才是一个真正的人。"我们生活在一个付出爱和需要爱的空间里。是爱情,教会了我们懂得"责任",懂得"羞耻",懂得"良知",懂得"真诚",懂得"正义",懂得"宽容"……懂得做一个真正的人所需要的一切良好的品质和性情。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在学会"爱"的同时也学会了"做人"。
我们需要在课堂上理直气壮地"谈情说爱"
如果我们的孩子知道什么叫恋爱,知道该怎么去爱以及知道如何接受恋爱的失败。尤其有些女生,知道该怎么拒绝异性和怎么保护自己在恋爱中不受伤害,那么很多悲剧和惨剧其实是可以避免的。并且,恋爱教育可以帮助孩子在以后的择偶过程中更理性,婚姻关系也能更稳定。
所以,我们需要在中学校园里,在中学课堂上,理直气壮地"谈情说爱"。恋爱教育在我们国家还处于一个启蒙阶段。北大知名教授钱理群先生甚至认为,我们的成人甚至也应该补上"爱情教育"这一课。
视点:拒绝求爱要注意对方的自尊
当恋爱男女进入热恋,双方的情感到达了相当的程度时,他们的举止就会渐渐地变得大胆、放肆。从男女的生理和心理角度来看,这是正常过程的必然趋势。"如今社会对待成人婚前性行为已经是一个普遍接受的态度,但是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我们是坚决反对的。男女双方有感情依赖和精神寄托,双方是可以有一些亲密的交往的,但是一定要有度。"云南财大社会学教授田安(笔名)表示,尤其对于女生来说,如何拒绝异性和保护自己,一定要讲究技巧。"究其根本,在于如何保护对方的自尊。"
比如,一个男生一直对你示好,而你并不喜欢他,那么,女生在拒绝男生的追求时,一定要切记,直接而粗暴的拒绝态度是坚决不可取的。"女生可以坦荡地向男生表示你的想法,真诚地表示你愿意和他做朋友,甚至是好朋友。"张教授说,坦荡和真诚可以很好地达到拒绝的目的,但同时又最大程度地保护了对方的自尊心,不会使对方觉得难堪。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