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桑花儿开 发表于 2013-9-4 11:10:27

四十年前,我拍过的昆明城

  四十年前,我拍过的昆明城 如今,昆明发生巨变。昆明城从一座边疆小城,变成欣欣向荣的壮丽大城。什么为证呢?那就是我保存了30年、从天空用胶卷拍的原版照片。
  
  佛家说:一刹便是永恒。摄影界说:一瞬提供真正的永远。
  
  昆明的地标工人文化宫即将实施爆破,那些我们曾经熟悉的街道和建筑都永久地定格在照片里。
  
  1983年,我幸运地得到一次航拍昆明的机会,从天空拍了昆明的一瞬。想不到这一瞬,变成了昆明的永远,见证昆明发生的巨变。
  
  阳光明媚,普照大地。我们一行来到呈贡机场,登上空军教练机;拴好很粗的安全绳,飞机徐徐飞上晴空。拉开机舱门,坐在舱边,飞机沿着滇池岸边飞行。我从未航拍过,心中忐忑不安,感到压力深重; 想到机会难得,只好“爹死娘嫁人,各人管各人”,专注地拍摄。
  
  1973年南屏街民族商店


  
  1974年大观街
  
  滇池,蓝的天、绿的水,宁静而柔和。岸边,万顷香稻、烟村画园,阡陌交错,一片锦绣。
  
  从董家湾进入市区,脚下是东风路、圆形的省体育馆、拓东路、东风广场、正在修建的工人文化宫、蜿蜒的盘龙江、铺满阳光;绿树镶边的古老街道,整个城市被分割成棋盘一样的图案,显得神奇、宁静而安详,让我激动。
  
  飞机低低地掠过近日公园。机翼下展现了以近日公园为中心的正义路、南屏街、宝善街、三市街、顺城街、东风西路放射状的街道,布局有致。为方便拍摄,飞机在飘着洁白云朵的天空中,沿着市区的主建筑盘旋一圈。火车站、拓东路、金碧路、武成路,四方的老院落、昆明人叫一颗印的老屋,闪烁着古老的光芒,映刻着百年的过眼烟云,无忧无虑地述说着往日的故事,我心潮难平。五华山、翠湖、武成路、小西门、大观楼、市区和周边的田野从眼前流过,我一一把它们收入镜头。
  
  一个多小时的飞行,是那样地短暂,让我想起过去的昆明。
  
  1989年昆明市政府


  
  1983年大观楼。
  
  昆明,因金马呈祥,碧鸡献瑞,被视为吉祥之地;又因四季如春、花枝不断四时新,被誉为春城。唐朝,南诏王阁罗凤赞昆明地:“山河可以作藩屏,川陆可以养人民”;公元765年命长子凤伽异在昆明地建拓东城,今天尚有拓东路。公元977年,段思平建大理国,在拓东城置鄯阐府,为大理国东都。“昆明”一词最早是西南夷中部族的名称、彝语“昆弥”的音译。元朝,建云南行中书省,置昆明县,把云南行政中心从大理迁至昆明,昆明为地名始于此。明朝,筑昆明城,砖砌城墙,周长约9里。历史的长河,滚滚东流。昆明跨明、清、民国几个朝代,直到解放前夕,据说面积只有7.8平方公里。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新中国成立,变化是一条无情的自然规律。改革、进步、突飞猛进。1983年,昆明市区除开卫星市镇不算,比解放前扩大3.6倍,市区达28平方公里。时代在发展,2013年昆明市区有多大呢?我无法估计。当然想,再一次飞上天空看看春城。此想,只是痴人说梦。
  
  1983年从空中看到的小西门


  
  1974年近日公园
  
  流年逝水,转眼我已年过70岁,2013年元旦,人少车少,我与老伴骑自行车漫游昆明。漫游中,让我震惊。人世长河,只一瞬,昆明发生巨变。昆明变化之快、之新、之奇,使我感动。崭新的昆明,高楼林立、马路宽阔、车流不息,我还以为是“海市蜃楼”。
  
  时光匆匆,世界无穷;一晃30年,不同的角度,阳光有不同的颜色;不一样的心灵,听到山河不一样的絮语。老昆明融进改革开放的大潮,一去不复返,昆明变成欣欣向荣的壮丽大城。不要寻找,不要圆梦,寻找意味着失去。1983年冬,航拍的昆明照片,我珍藏30年;它珍藏着我对老昆明的怀念,也珍藏着我对今天昆明的祝福。
  
  张松泉 文/图(春城晚报)

130t 发表于 2013-9-4 21:22:37

浏览量不小,米有人回帖哈。

格桑花儿开 发表于 2013-9-6 12:30:23

130t 发表于 2013-9-4 21:22
浏览量不小,米有人回帖哈。

看看就行了。当然有回复更好嘛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四十年前,我拍过的昆明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