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南阿黑 发表于 2013-7-4 02:51:20

云大教授诊断解放思想瓶颈 云南人可忠厚但不能落后

  云大教授诊断解放思想瓶颈 云南人可忠厚但不能落后

  核心阅读:中国已经具备了解放思想的3大条件:时代条件——从文革到改革,从封闭到开放;环境条件——中国已经拥有较宽松的思想环境;思想条件——思想解放需要丰富的思想资料,当前我们也已具备。但是否条件具备了,在思想解放上,云南就能和上海、广州等我国的思想前沿之地并驾齐驱?是什么制约了云南解放思想的步伐呢?

  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云南省演讲学会常务理事金子强教授认为,纵观历史云南常常“慢半拍,甚至慢一拍”,云南的解放思想应该从文化方面好好思考。“云南人应该反思:忠厚是否会变成永远落后?”

  别做保守的家乡宝

  2004年,金子强就开始以《解放思想与云南文化》为题进行专题讲座,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一套理论。他分析认为,有5种影响云南解放思想的文化因素是思维与行为方式。首先,云南是“立体气候下的坝子文化”,这使云南文化存在信息隔绝性。同时,“气候优势”使云南省物产丰富,使云南人不用像四川人那样到处奔闯,助长了云南人的保守性。

  “‘家乡宝’是把家乡当做宝贝,如果云南人都成了长不大的、家乡的‘宝宝’,不敢跨出乡土的界域,何来‘见多识广’?何来‘远见卓识’?”金子强说。

  此外,云南呈现出“资料王国中的边缘文化”、“封闭的移民文化”、“历史悠久的小城文化”以及“深层心理中村社文化的情结”,使云南人难以意识到“解放思想”的必要。而“老昆明”身上的忠厚、老实、胆小怕事、容易满足,小富即安,害怕变化以及短视、散漫等“小城心态”,则是影响云南人思想解放与创新的一大隐性障碍。枪打出头鸟是痼疾在金子强看来,正是以上种种文化的制约,造成了云南人在思维或行为方式上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影响自己解放思想与开拓创新的痼疾。

  “对外是‘不为天下先’:不敢为天下先,不愿为天下先,不会为天下先。总认为随大流比较稳妥安全。对内则是‘枪打出头鸟’,容不得标新立异。但思想解放需要对不同的见解、不同的认识多几分宽容之心,多几分海涵之量。”金子强认为,思想的解放程度、眼界、胸襟、气量等才是制约云南人思想解放的最大问题。

  用人不能只看学历

  针对云南文化对解放思想的桎梏作用,金子强也从文化角度开出了药方,包括“群众土壤”、“不懈学习”等5个方面。其中,他特别强调了“用人”。“用人如器,不能用同样的尺子去要求,必须要不拘一格用人才。学历当然重要,但只看学历是不妥的。”金子强认为,应注重“另类人才”的使用,用得好就能发挥鲶鱼效应,激发人才活力。

  同时,云南解放思想还需要实事求是和开放眼界。金子强举了井底之蛙的例子:一只青蛙蹲在井底说:我要解放思想。如果它不跳出井口,那么它“解放思想”的领域就是井口的直径。它要真正解放思想,就必须跨越井的局限,走到井外的广阔空间中来。同理,人要解放思想,其眼界空间与思想解放的水平是成正比的。离开了“开放”,僻处一隅,眼界狭小,缺乏比较,就难以在思维碰撞中解放思想。

  采访中,金子强提到著名作家柏杨。“这种给我们挑刺,而且刺得生疼的人我们特别需要。”仔细读过《丑陋的中国人》一书的金子强说,人在幸福的时候就会陶醉,而在痛苦时才会思考。“思想要不断解放,需要不同的声音来刺激我们的神经。一个进步的时代需要的是百花齐放,但同时我们需要坚持自己的核心价值观。”

  会诊云南人

  推出“解放思想的民间思考”报道后,一位云南网友提出:“云南人忠厚、老实的性格在市场经济和竞争中往往处于下风,难道非要精明、心眼多才是当前社会需要的吗?”

  “有的东西从经济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答案。但我们不能让‘老实’成为‘无用’的代名词。”金子强回答。

  坐诊专家

  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云南省演讲学会常务理事金子强教授

  问诊

  病由封闭的移民文化 小城文化 不为天下先 枪打出头鸟

  症状 不愿跨出乡土 小富即安 容易满足 短视散漫 随大流 容不得标新立异

  药方 不拘一格用人才 跳出井口开眼界 需要能挑刺的人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云大教授诊断解放思想瓶颈 云南人可忠厚但不能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