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池出来的名人——风之末端老昆明系列
汤池出来的名人——风之末端老昆明系列2005年的一天,我正泡在一个离昆明30多公里的温泉里,惬意中接到一个报社打来的聘用电话,从此,我从会计改行成了一个码字人。
这个发生我“历史转折”的地方叫汤池,属于昆明的宜良县。很多人去石林、宜良都能在路边看到这个小镇,但很少有人下去,在我眼里,汤池就像一个装满宝贝的盒子,就看你打不打开它。
汤池的得名,是因为这个紧靠着高原湖泊阳宗海出水口的小镇,自古以来就有丰富的温泉资源,还在明代,火龙井、大小热水塘、仙人塘就已经得到当地人的开发,这里的温泉水温度高达70多度,其矿物质及微量元素含量,刚好适合人么人们泡澡的最佳比例。与安宁的“天下第一汤”不相上下。
汤池在历史上出过一个名人,传说村里有位姓洪的姑娘,在梦里与土主神仙受孕,生下个儿子不敢声张,把儿子埋在米糠里面,遂得名“粗糠宝”。粗糠宝力大无穷,又很聪明,在汤池的民间故事中还有点阿凡提的味道。传说昆明人经常吃的“饵块”,就是有一次官老爷不准大家在家里生火做饭,粗糠宝就发明了这种方便食品供大家食用。
粗糠宝长大了跟着母亲姓洪,后来投军屡建战功,被国王赐姓段,名宗榜。传说他就是大理国开国皇帝段思平的先祖。汤池人每年大年初一到三月初三,都要举办段将军塑像出游的活动。直到清政府害怕这种本土意识的灌输不利统治,在光绪年间下令废除。现在改为“三月三”庙会。
汤池小屯村,这里一直传说是诸葛亮南征时大将关索的屯兵地,民间传说关索是关羽的儿子,在历史上并没有记载。但小屯的“关索戏”演了几百年。到现在成了古戏曲的“化石”。关索戏代代相传,连戏里的角色也是父传子,子传孙,例如演刘备的,就由一家人一代一代演下去,都是刘备。
汤池的万福寺,明代文化名人杨升庵曾写诗描绘其景色优美,清代袁嘉谷也有题字,现在供有粗糠宝香樟木雕像,可作一观。
汤池最有名的特产,是汤池老酱,如今昆明的很多餐厅都用来作为滇菜的主要配料。据说汤池老酱始创于明朝初年,汤池人用当地温泉一河之隔的冷泉来制作,这冷泉水水质特别好,做出来的老酱和卤腐味道鲜美,也有传说曾进贡到皇宫。
可惜的是,因为阳宗海近年被污染,汤池曾一度冷清。如今水质有了一定恢复,我也又带着美女去泡澡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