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松 发表于 2013-5-22 10:49:27

昆明东川人至少战国前已会采矿

  昆明东川人至少战国前已会采矿 遗址挖掘证据显示:至少战国前昆明东川人已会采矿。昨日下午,10余名考古工作者在东川玉碑地遗址挖掘现场忙碌着。这里挖出战国时深埋地下的铜渣,将东川的采矿历史由原来的2000年前推进到2400年前。省考古所专家蒋志龙说:“初步可以认定,圆形建筑遗址、铜矿石铜矿渣、水稻小麦种子在云南甚至金沙江流域均为首次发现,出土物品的时代早于战国时期。”

  现场发掘:铜针、铜鱼钩、铜锥、铜刀……

  此次挖掘的东川区玉碑地遗址,发现于上世纪80年代后期。

  2006年,昆明市博物馆考古队对该遗址进行了试掘,发现了灰坑、房屋和汉式钱币等。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今年3月中旬至5月底,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昆明市博物馆和东川区文物管理所等联合对该遗址进行发掘,来自上述三个单位和周边省、县的考古工作者10余人参加了考古发掘工作。
      
  连日来,共发掘出房屋14座、灰坑48个。发掘的房屋既有半地穴的圆形房屋、也有浅地穴的长方形房屋,其中最多是圆形房屋。

  在房屋里还发现了双孔石刀(或称石镰),铜针、铜鱼钩、铜锥、铜刀、石镯残件和铜块等物件。房屋的周边有灰坑分布,灰坑多为椭圆形或者不规则形,个别灰坑建造十分规整,在灰坑中发现了粮食遗存,怀疑这类灰坑可能是专门储藏粮食的地窖,个别灰坑中发现有大量的铜渣,疑似当时炼铜的遗留。

  考古工作人员还对灰坑和房屋中的堆积土样进行干筛,发现很多细小的青铜器和大量的动物骨骼、陶片和各类石头。

  专家说法:对“滇文化起源”研究意义重大

  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本次考古队领队蒋志龙说,这个遗址的发掘,对云南省“滇文化起源考古”这一课题的研究价值和意义都十分重大。

  蒋志龙表示,发掘主要填补了滇北地区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的空白。从出土的材料,特别是陶器来看,与滇池区域的“滇文化”明显不同,带耳器发达,很可能是金沙江支流的小江流域的一个新的考古学文化。这一文化的人们盛行圆形房屋,已知冶铜、种植水稻和小麦等农作物。“关于该遗存的时代,我们初步推断应该在战国以前,绝对年代有待于进一步地测年分析。另外,遗址中发现大量的铜块和铜炼渣,表明附近可能有炼铜的遗迹,该遗址极有可能是与冶铜有关的一个聚落。”

  东川是著名的铜都,本次发掘表明至少在战国以前,这个地方就已经在开采和利用矿产资源了。蒋志龙说,目前发掘工作已接近尾声,共发掘出铜器,石器,铜块上千件,陶片数吨。“这里离金沙江只有50公里左右,属于金沙江中游古代文明的一部分。下一步我们将深入持续工作,对这一遗址分年度、系统地进行发掘整理。

快乐王子 发表于 2013-5-26 04:16:42

好东东!支持一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昆明东川人至少战国前已会采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