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石 发表于 2013-5-21 17:55:55

万山丛中一碗水——风之末端老昆明闲话系列

  万山丛中一碗水——风之末端老昆明闲话系列

  在翻遍各种介绍昆明古迹介绍的书籍后,我都有一个遗憾,缺了一处啊。不过也没办法,数百年过去,物是人非。

  这个古迹是松花坝水库。元朝至元十一年(1274年),中央给云南派来了第一任省长,赛典赤赡思丁首任云南平章政事。那时的昆明,可不像现在都要分片供水了,而是水患频繁。

  赛典赤要治水,向北京打报告,把当时的大司农张立道要来云南做劝农使。领导和专业技术人员一起在昆明周围爬山涉水,勘察水文地形。决定在老是泛滥的盘龙江上游修个水坝,再修筑渠道,把洪水引入其他河流流进滇池。

  上世纪70年代初,我随父亲坐船船过松花坝水库,清澈见底的水面边上,耸立着一座座大山,山上古松郁郁葱葱,山中各种龙潭、泉眼汇成山涧溪流注入水库。我第一次体会到松花坝这个名字的贴切和诗意。

  赛典赤治水,使得昆明由此成为旱涝保收、四季花香的宜居之地。他的墓地也选在了松花坝边上的马耳山上,昆明老百姓代代瞻仰。

  元代松花坝是土木结构,明朝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云南府水利道水利佥事朱芹又用石材对松花坝进行改造。清代雍正年间,云南水利官黄士杰继续改造着这一昆明重要的水利枢纽。

  云、明、清三代的松花坝水利工程,是当时昆明人改造自然、发展生产的一个重要见证。1946年,云南民国政府在这里建起了第一座混凝土重力坝。根据考证,这里一带是汉代谷昌城旧址,大坝命名为“谷昌坝”。

  解放后,1959年昆明又对松花坝进行大规模改造,松花坝水库成为昆明市农业灌溉、防洪、发电、供水的最大枢纽。

  还是70年代,人们脑袋里阶级斗争绷得最近的时候,每次昆明降水过多,松花坝就成了民兵的重点保卫对象。昆明人都知道,如果松花坝出问题,昆明就会变成一片泽国。其实,民兵们不只是防坏人破坏大坝,也是密切地观察着水情。

  几代昆明人,都是喝松花坝的水长大的。但渐渐地,昆明人越来越多,这个我曾感叹无比宽阔的水库,不得不拿出一半多的水来给昆明自来水公司,还是解不了昆明的渴。昆明只好从更远的地方引来了掌鸠河的自来水。

  松花坝老了、小了,变成了昆明边上大山中的一碗水。作为水源地被更加严格地保护了起来。水少的季节,已经沉入水底的谷昌坝遗址偶尔会露出水面,勾出几百年的松花坝往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万山丛中一碗水——风之末端老昆明闲话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