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罐包装案事实胜于雄辩 加多宝证据确凿信心十足
红罐包装案事实胜于雄辩 加多宝证据确凿信心十足 5月15日,广州的天气炙热异常,而广东高院也将在近日完成2013年第一大案的审判,历时近一年的加多宝广药红罐包装、装潢案或将在今日见分晓,审判庭内人头攒动,近200名媒体和公众参与了旁听。加多宝集团方面表示,“红罐属于加多宝”是不争的事实,已受到了主流舆论的认可,加多宝相信法庭一定能给出公平公正的结果。
事实胜于雄辩 红罐属于加多宝 庭审现场证据确凿
据悉,法庭辩论期间,加多宝提供了49份证据,证明红罐属于加多宝的不争事实。据介绍,证据大致分三类,第一类是包装装潢属于加多宝的证据,第二类是加多宝对包装培育的证据,包括宣传、赞助、捐款、促销等,第三类是加多宝认为对方产品外包装装潢侵权的证据。
证据显示,早在1995年3月28日双方签订第一份商标许可合同后,加多宝就自主设计了红底黄字的金属易拉罐包装,并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了外观设计专利申请,于1997年获得了专利。
值得一提的是,17年来,加多宝投入300多亿元打造红罐凉茶,将红罐凉茶打造成知名商品,这是一个全国人民都知道的事实。17年来,加多宝集团不遗余力,通过技术创新、营销推广、持续不断的数以百亿计的各项投入,将红罐凉茶打造成知名商品,将偏安一隅的区域性凉茶,成功推向全国,乃至全世界,从2007年开始已经连续6年获得“中国饮料第一罐”的殊荣。
加多宝代理律师指出,是加多宝一手将红罐凉茶打造成知名商品,没有加多宝就没有红罐凉茶。因此,可以认定加多宝生产的红罐凉茶是全国知名商品。
该律师进一步表示,根据本案现有证据材料可以认定的事实是,红罐包装、装潢是陈鸿道设计,授权加多宝集团使用、投入商业生产经营,其依法应当属于加多宝所有。广药集团既非红罐包装装潢的设计者,也从未使用过红罐包装,它对该包装装潢没有支配权。在广药收回“王老吉”商标权之后,亦无权使用与加多宝红罐包装、装潢相同或近似的包装、装潢,否则构成不正当竞争。
公平自在人心 社会各界力挺“红罐属于加多宝”
据悉,5月8日,加多宝和广药在广东省完成了庭前质证,而质证现场的激烈争论让这场曾“暗战”一年之久的官司多了些未知数。而随着红罐官司的临近,加多宝全国多地的种植户、经销商,七大工厂的员工、法律专家、包括网友等纷纷通过各种形式呼唤公平,力挺“红罐属于加多宝”。
相关媒体人士透露,在此期间,山东、河南、广东加多宝全国的种植户在红罐诉讼前开庭前几日,走出了田间地头,数万人自发组织并通过签名、拉横幅等方式,表达他们对加多宝的朴实之情,同时喊出“没有加多宝就没有红罐凉茶”的呼声。
加多宝杭州的经销商老李对记者表示,加多宝的产品受消费者喜爱,加多宝供货周到,财务结算历来准确、及时,因此对加多宝有信心。有营销专家表示,在加多宝发展道路上,经销商与加多宝多年的精诚合作、荣誉与共,建立了互相依存的亲密伙伴关系。因此,正值加多宝重要关键点的时刻,经销商对加多宝的支持,也是对加多宝17年来对凉茶产业贡献的肯定。
全国种植户与经销商的声援活动也感染了加多宝员工,开庭前一天,北京、武汉、福建石狮、浙江杭州、广东东莞等七地工厂的员工自发举行声援活动,员工们拉着“红罐属于加多宝”、“我们要公平,我们要保饭碗”、“誓与加多宝共进退”的横幅,并一致表示没有加多宝就没有红罐凉茶,誓言坚决与加多宝共进退。
在利益链发出强大声援声音的同时,全国30余位知名法学专家也纷纷撰文表达对“红罐属于加多宝”的支持声音。而在微博上网友们也通过创意漫画等形式表达对加多宝的支持,网友对红罐属于加多宝的支持率达九成以上。
对此,加多宝集团办公室行政总监冯志敏表示,感谢社会各界对加多宝的支持,无论法庭是否当庭做出判决,加多宝都坚持呼唤公平,并矢志做大做强凉茶产业、弘扬正宗凉茶文化,打造世界级品牌。
业内资深观察人士康永权指出,从整个大政策环境而言,习李新政的春风或让加多宝的公平呼声颇显曙光,而对于红罐官司结果,不管是法学家们、网友、经销商还是种植户都是难以预料的,而在这些群体力挺加多宝的声音中,法官们更应该清楚的看到“事实永远大于雄辩,公平自在人心”——红罐属于加多宝。
加多宝和广药的红罐之争,让凉茶行业更加硝烟弥漫,甚至被网友称为“中国包装装潢第一大案”。历时近一年的红罐装潢诉讼案今日(5月15日)开庭,进入实体审理。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消息称,5月8日,双方对对方提出的证据就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以及证明力予以说明和质辩。经过近10个小时的激烈质辩,广药、加多宝就“红罐装潢诉讼案”完成了质证:加多宝补充了新证据,认为广药试图耍横夺走外包装设计权,而广药则指责加多宝提供虚假资料……虽然还未有初审结果,但双方的对战早已打响。
在包装为王的年代,包装被称为商品走进消费者心中的敲门砖,这让加多宝和广药的“红罐”之争意义更深远。
资料显示,早在1995年3月28日,加多宝和广药签订第一份商标许可合同后,加多宝就设计了以红黄两色为主色调的金属易拉罐“王老吉”凉茶包装,还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了外观设计专利申请,并于1997年获得专利。
在加多宝和广药合作期间,加多宝利用自己设计的红色罐装的包装装潢,配合王老吉商标,在市场上投入了巨额宣传广告费用,使红罐凉茶深入人心;同时,红罐成为凉茶最鲜明的商业标记之一。舆论认为,红罐由加多宝设计是诉讼双方都承认的事实。加多宝集17年之力将红罐凉茶光大,让红罐凉茶登上北京奥运会、伦敦奥运会等国际顶尖赛事的舞台,缔造这一市场奇迹的是加多宝而非广药集团。
“根据"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道理,谁付出了劳动,谁就应该取得相关的权益,红罐是加多宝设计并最先使用,那么这个权益显然应该归属加多宝。”北京大学国际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郑胜利认为。中国政法大学民商法教授张今认为,红罐凉茶的特有包装,属于设计者和最先使用者加多宝。
截止5月15号晚10点10分,门户网站网易发起的“红罐之争即将见分晓,你支持谁”调查,有30582人投票,其中90.3%网友支持加多宝。
民意支持加多宝的背后:事实胜于雄辩
全国种植户声援、全国经销商声援,加多宝涉入的红罐官司在“呼唤公平”的声音中受到了产业链的力挺。而这家陷入“被诉讼”的境地的凉茶霸主企业却在强大的国企面前,或因这些声援获得少许的公正对待。
据悉,在山东、河南、广东等地的种植户喊出了“没有加多宝就没有红罐凉茶”的口号后,北京、陕西、杭州等地的经销商也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力挺这家合作许久的企业伙伴。而在目前浮躁的商业环境中,一个企业在危难之际能获得如此大范围的产业链伙伴的响应及支持,事实上并不多见。
不难看懂的是,种植户支援是因为是加多宝让他们走向了脱贫,这样的种植户在国内有数十万;而经销商作为企业最亲密的伙伴,企业的去向是与其的利益紧密相连的。而除却这些原始利益相关冲动后,更重要的是加多宝首创红罐,并且用17年做成了中国凉茶的独特符号的事实,种植户和经销商们都是参与者和见证者。在他们心中有一个朴素的价值观,“看到的事实永远是最真实的”。
事实上,种植户、经销商的呼声与加多宝的“公平呼唤”在初衷上殊途同归。对于加多宝而言,其在市场的一路高歌并没有换来法律上的公平,反屡次遭受对手的法律围剿。此次的红罐官司和商标案一样,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呼吁司法公平的声音虽时时响起,但加多宝捍卫红罐权益的决心难保不被权力之手扼杀。
此前有媒体报道,广药集团与加多宝的红罐官司本应并案到广州与北京之外的第三方法院审理,但仍没有避免被并案到广东的结局,这不免有些瓜田李下的嫌疑。某种程度上,广药集团难说没有“主场”之利。在广药强大的政府背景下,此次是否会重蹈“商标案”的覆辙。这对于加多宝这样的非公有企业都难以言说的困局。而“加多宝现象”也仅仅是行政手段越过天花板干预经济及司法的一个缩影。
加多宝的红罐案在法学界的轰动及争鸣已不消多说,这些法学大家们对司法公正的呼吁事实上是对司法公信力的维护,而舆论之前所称的“如果司法大于事实,那么法院是在帮广药剥夺消费者知情权”的警告,或许对相关方也起到了“醍醐灌顶”的效用。
从整个大政策环境而言,习李新政的春风或让加多宝的公平呼声颇显曙光,正如中央精神所传达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政法机关要坚持以推动社会主义司法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为方向,以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执法司法问题为重点,进一步深化司法改革,努力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不断提升执法司法公信力。
对于5月15日的红罐官司结果,不管是法学家们、经销商还是种植户都是难以预料的,而在这些群体力挺加多宝的声音中,法官们更应该清楚的看到“事实永远大于雄辩”——红罐属于加多宝。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