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uliang 发表于 2011-6-7 15:57:19

从“毒黄瓜”到“毒豆芽”

  德国下萨克森州农业部长林德曼5日晚宣布,产自该州的豆芽被初步认定为近来德国大面积传染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病源。生产这些带菌豆芽的工厂目前已被关闭。  
  
  德国在追溯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的过程中离目标越来越近了,而此前把大肠杆菌感染的来源视为西班牙的“毒黄瓜”是闹了一个大乌龙,最终,自家豆芽才是病原菌的最初来源。这固然是一个笑话,德国除了要为这一错误付出代价,如赔偿西班牙菜农的损失外,还将面临种种政治压力和僵局。不过,随着对疾病的深入了解以及对病原菌来源的认识加深,所有危机最终都会得到解决。在这样的探索中,公众不仅了解了事情的真相,更重要的是,专业人员会依据疾病的真相而采取科学的治疗方式以治愈疾病,控制疫情。
  
  历史上,疾病探索中的这种乌龙现象是一种必然现象。人们对病原体的探索不乏德国这样的乌龙事件,而且有很多直到现在也弄不清真正的病原体是什么。例如,全球发生过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流行案例中近80%在感染终止后仍未找到感染源。更典型的疾病是艾滋病,其病原体HIV的来源直到今天也未弄清,虽然认为是从非洲的绿猴或灵长类动物传播给非洲人,再由非洲人传播到世界,但还是有相当多的研究人员对此持异议,而且非洲人对此有强烈的不满,认为这是一种疾病上的种族歧视。 
  
  在疾病探索中犯错误尽管是一种正常现象,但也反映出在重大疫情面前医学专业人员也像其他专业人员一样会出错,最主要的原因是时间紧,疫情急,专业人员需要争分夺秒查清病原体、感染源和找到最佳治疗方式,以阻遏疫情,从疫情的水火中解救人们。2003年中国的非典型性肺炎(SARS)也体现了类似的误判。中国权威的病毒学专家通过电镜观察发现两份死于本次肺炎病人的尸检肺标本上有典型的衣原体包含体,因此认准病原基本可确定为衣原体。然而,无论是从病原学、病理学、流行病学还是临床治疗来看,衣原体不可能是SARS的病原体,而是一种特殊的病毒———冠状病毒。也因此,当时抗击非典型性肺炎曾一度走入误区。  
  
  好在德国此次发现自摆乌龙的时间较短,而且很快就校正了目标,并且治疗方式并没有出错,因此对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还处于掌控之中。但是,是否毒豆芽就真的是此次疫情病原体的最初来源呢?这又提出了科学探索的另一个问题,需要有更多的证据或旁证来证实。  
  
  对于疾病的探索如同其他科学探索一样,人们的四周是一片黢黑,只能通过手中的灯光一处一处地照亮周边的环境,从而把四周的真相慢慢地拼接起来,还原出事物的本来面目。所以,从“毒黄瓜”到“毒豆芽”,事件的来龙去脉还没有完全透明,还需要不懈的求索,才能为公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提供有效保障,包括阻断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疫情在中国的暴发和蔓延。
  

忘忧草 发表于 2011-6-8 19:06:24

毒豆芽也来啦?:funk:

彩云 发表于 2011-6-9 20:28:26

一样都不敢吃拉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毒黄瓜”到“毒豆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