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钦差大臣”赵锡永云南行骗记
假“钦差大臣”赵锡永云南行骗记 去年5月,赵锡永在昆明理工大学“调研”,今年1月,赵锡永为昆明企业授牌。昆明理工大学、昆明云内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是目前可查询到的与“国务院政策研究室司长”赵锡永有交集的昆明市级机构。频繁现身昆工和云内动力
上市公司云内动力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多缸小缸径柴油发动机生产企业之一。
赵锡永与云内动力的交集,可检索到的最早时间为2012年5月14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赵锡永在昆明云内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波、总经理杨永忠陪同下,赴我校调研考察"乘用车柴油化"有关情况。”昆明理工大学两天后在校园新闻网刊出了此事的图文报道。
有网站的帖子称,“2012年5月28日-6月3日,云内动力营销公司召开了年中营销工作会议。会上,代云辉副总要求全员转变观念,结合云内动力顾问赵锡永司长的分析意见,积极开展公司总体经营方向的调整。”
“云内动力顾问赵锡永司长”一说在国务院研究室的公函曝光后也被网民传说一时。但是,昨日,云内动力办公室孙主任对本报透露,不认识赵锡永其人,甚至没听说过。
昆明理工大学校园新闻网一篇报道还称,“国务院研究室司长”赵锡永2013年1月9日出席了该校的“云南省内燃机重点实验室”挂牌仪式并授牌。这个项目由昆明理工大学、云内动力、德国FEV公司三方产学研合作,“以科技支撑云内动力在我国汽车零部件发动机行业的龙头地位。”“云内动力、德国FEV公司和昆明理工大学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师生代表等400余人参加。”
出席“收获金秋”投资昆明年会
2012年11月3日,来自海内外的近200家知名企业老总出席的“2012"收获金秋"投资昆明年会”正式举办,出席此次年会的“国务院政策研究室司长”赵锡永在本地媒体获得了多次出镜机会,“他透露,云南省桥头堡2012-2020年规划已经得到国务院的正式批复。”该消息一度成为媒体标题。
在此次年会上,赵锡永专门举了云内动力的例子,“昆明的发展基础很好,像云内动力自主品牌的柴油机,装载到上汽公司自主品牌的轿车上,现在已经批量出口到欧盟国家,明年1月初将在英国正式批量生产。这说明,昆明国企的自主品牌并非都不行。”赵锡永另举的一个例子是云南白药(000538,股吧),“如果把县域经济搞好,云南白药可以打造成世界品牌,将产业做到1000多个亿。”
昨日,上述相关报道在网上被悉数删除。
报道“2012"收获金秋"投资昆明年会”的一名本地媒体记者昨日接受电话采访表示,他当时并未特别注意赵锡永,未留下印象,因此人当时名头显示是国务院相关部门领导,故在文中出席会议人员名单中列出了其名字。
人物小传
赵锡永
男,年龄不详,籍贯不详。
“清大远景规划设计研究院”专家,“经济学博士,教授、研究员,国务院研究室司长。”
在媒体公开报道中,其人身份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务院研究室司长”、“副部长级巡视员”之间经常变换。
国务院研究室3月8日致函云南省政府办公厅,称没有赵锡永这个人,也未组织什么专家组赴云南考察调研,请云南省办公厅通知相关地区和有关部门,制止并揭露赵锡永的诈骗行为。
赵锡永曾两赴玉溪“把脉”
从媒体公开报道来看,云南省玉溪市至少两次留下过赵锡永的足迹。
2月底考察3天相关领导陪同
赵锡永于2013年2月底,带领“专家组”前往玉溪“考察指导工作,”2013年3月2日出版的《玉溪日报》还作了题为《国务院研究室“把脉”玉溪发展战略》的报道称,“2月27日至3月1日,国务院政策研究室司长赵锡永率专家组到我市调研考察”,“市党政领导先后与专家组进行了多次沟通交流及座谈”,调研的领域涉及“烟草、农林、文化旅游、生物医药、装备制造、冶金等产业”,并实地到“红塔集团、通海云菜集团、玉溪庄园、樱花谷、沃森产业园、研和工业园区数控机床产业园等龙头企业和标志性项目进行了考察”。
上述报道的作者介绍称,报社接到市委有关部门的通知后前往采访,赵锡永带领的“专家组”成员约八九人,“其中有一个好像是大学教授”,一行人在玉溪作了为期3天的“考察”,“下属县的重要项目和知名企业都去了”,至于网民普遍关心的“有关部门以何种规格接待的这位"国务院领导",该记者表示并不知情。
抵达玉溪后,赵锡永一行前往通海,据通海广播电视新闻网报道,“2月28日,国务院研究室司长、副部长级巡视员赵锡永及有关专家一行,“在市领导的陪同下”,调研“通海蔬菜产业发展情况”。
与通海县相距仅半小时车程的澄江县,也于当日接待了这位来自“国务院政策研究室”的领导,据澄江县委宣传部主办的澄江新闻网报道,2月28日,赵锡永率专家组来到澄江,在市县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的陪同下,对澄江县重大旅游项目进行实地调研。
1月份“专题调研”后“充分肯定”
实际上,赵锡永一行并不是第一次到玉溪“指导工作”。
2013年1月15日,“国务院政策研究室司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赵锡永一行到玉溪,对当地产业转型升级进行“专题调研”。《玉溪日报》当时的报道称,当地主要政府领导出席了“调研座谈会”,“在听取市政府领导对玉溪产业发展现状,产业转型升级空间、思路、举措等情况介绍后,赵锡永对玉溪产业转型升级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山寨钦差”云南官场行骗记讽刺了谁 近日,国务院研究室向云南省办公厅发函称,有一名叫赵锡永的人冒充国务院研究室司长、副部长级巡视员身份,在云南各地“调研”行骗。记者发现,互联网上有不少“国务院研究室司长赵锡永”在云南各地出席活动的报道。
最近,“山寨钦差”视察巡视的故事再次上演,赵锡永居然冒充国务院政研室司长在滇、鄂多处指导工作,还振振有词的对各级地方政府做出各项承诺,如此下来不仅骗到小县官,更骗到了一些高级别的官员。奇妙纷呈的故事不断发生让人难以置信,不由得让笔者质问,官场到底怎么了!
笔者认为发生了这样的事不仅仅是因为出现了赵锡永这样的骗子,其本质还是在于地方政府有着“权利崇拜”的错误价值观。
分析原因,地方官员远离中央,若非工作成绩十分突出,其成绩难以得到进入到中央的眼里,如果有中央级别的领导莅临视察,地方官员巴不得不放过一毫一厘,将全部成绩统统展示出来(但实际上给领导看的也是最好的地方),但实际上领导不会走遍全国,也没有精力走完全国各,所以如此的事实错位让一些领导的“盼头”落空,所以这份“盼头”在一些不法分子看来就是一种机会,可以发大财的机会。笔者相信赵锡永只是这些“山寨钦差”中的一个,还有更多的“山寨钦差”正在全国各地“巡游出访”。还有一点更让人值得让人深思,就是“山寨钦差”图的是什么,图名?图权?恐怕都不是吧!名、权不能当饭吃啊!名气太大露陷的可能性更大,所以真正图的恐怕是财。所以造成这种“有利可钻”的官员,必须严肃处理。
从另一方面来说,官员想受到上级关注不是错误的,但仅仅想受到领导的关注是不对的,官之所在在于民,所以请官员们更多关注一下民生工程之所在,因为上级官员关注的都是群众之所在。所以当地方官员工作干好了、把民生搞好了、把群众服务好了,领导的眼神自然就看见你了。 (长江网 王立言) 唉!傻B一群!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