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变名丑杜文林- 风之末端
百变名丑杜文林- 风之末端 郭德刚相声里经常唱的一段“大大地地大大”来源何处,你听说过一代名丑杜文林这个名字吗?请看风之末端《云南信息报》四年专栏连载,今日之《百变名丑杜文林》我每次看到周立波的“海派清口”或者郭德刚相声,总会想起一个早已逝去的人。
这个人,上点年纪的老昆明人不陌生,就是当年昆明京剧舞台上大名鼎鼎的“活猪八戒”——杜文林。
杜文林是山东德州人,童年学戏,十多岁出师,在东北哈尔滨登台一炮而红,先演老生,后改丑角。到上海后,他开创了“海派”丑角表演形式,与梅兰芳、周信芳等京剧大师配戏,一时名动天下。
那时候,北方京剧的丑角戏唱得是中规中矩,杜文林却另辟蹊径,开创了“五音联弹”,即把京剧里各种唱腔和一些地方戏、流行歌曲、民间小调的音乐元素有机结合,经他的编排演唱,十分好听。当时,他甚至从上海百代公司录制的滇剧唱片里,也吸收了滇剧大师栗成之等人的唱腔和表演风格。
杜文林演出时,还善于在现场“抓哏”,见到什么唱什么,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和观众“互动”,演出效果奇佳。
1937年,日寇侵占上海,杜文林辗转来到昆明。在昆明杜文林成立了“国粹剧社”,并在云南大戏院排演《石猴出世》等戏,他扮演猪八戒。
杜文林身高1米8,人长得很胖,他曾演过大头鬼,就是把肚皮上画上脸部五官,一动肚皮能做出各种表情。他演的猪八戒都不用装假肚皮,真肚子上台却惟妙惟肖。
抗战全面爆发后,杜文林曾组织过“劳军公演团”,为中国军队义演,和他的表演一样,紧紧与时代脉络相连。经他改编的传统京剧《花子拾金》,结尾处,叫花子把拾来的金子献给国家抗击日寇,看过此戏的人无不满堂喝彩。
1938年,杜文林率团到云南保山演出,巧遇当时在保山的国画大师徐悲鸿,与徐悲鸿一见如故,徐悲鸿专门为他画了一幅《喜鹊上梅梢》的国画,这幅画现收藏于云南省博物馆。
杜文林在保山时,曾目睹保山枪毙一罪犯,众目睽睽之下,罪犯上刑场前竟唱了一段戏文,这个场景第二天就被杜文林编在戏里编唱出来,观众大感新鲜。
杜文林之后一直暂居昆明,1947年周信芳先生来信请他回上海同台演出,但他因带着剧团,无法脱身。后因中风再不能登台,但他仍继续编戏、导戏。1948年,杜文林不幸病逝,就葬在昆明。其子杜振宝后来子承父业,进入云南省京剧团至今。
杜文林文化不高,但极其聪明,他演唱的《取荥阳》中的一段唱腔“大大地大大,大大地大大”,被郭德刚经常引用,但其生平知者寥寥,知道这段唱腔出自他口的就更少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