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点狗 发表于 2011-6-1 08:34:52

膨大剂影响蔓延 昆明西瓜滞销

前段,江苏省镇江市延陵镇大吕村西瓜丰收在望,竟接连上演未熟西瓜“爆裂”现象,造成西瓜集体“自杀”的祸首就是“西瓜膨大剂”。昨日在昆明市场看到,“西瓜膨大剂”事件已使市场上的西瓜出现大量滞销的情况。供求 ▶部分商贩滞销至少10多吨“去年我这种好的瓜五六块一公斤还不够卖,今年三块五一公斤,还有10多吨在地里面。”在篆新农贸市场门口用小面包车卖西瓜的商贩无奈地告诉记者,往年这个季节都是西瓜上市的季节,特别是麒麟瓜大量上市,他除了收自己地里种的西瓜之外,还会从别人的地里收购西瓜来卖。而今年由于膨大剂事件影响,他自己地里的西瓜都还没有卖完,更不用说去别人地里收购了。价格 ▶零售价仅为去年一半左右另一位卖西瓜的商贩也告诉记者,去年他的麒麟瓜价格在5~6元/公斤,但今年仅卖3.5元/公斤,销量与去年同期相比仍减少了10多吨。据了解,昆明市金马正昌果品市场的西瓜销量按最近下降比例计算,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2000吨/月,批发价格也从去年的5~6元/公斤降至目前的1~1.8元/公斤。“最好的麒麟瓜连两块的批发价都达不到啊。”一位在该市场专门做西瓜销售的李先生无奈地说。据李先生介绍,一般情况下,西瓜一亩的种植成本在5000~6000元左右,很多都是到银行贷款或是几家农户联合种西瓜,粗略地计算每亩西瓜的亏损在3000元左右。分析 ▶云南西瓜无需催熟据了解,膨大剂名为氯吡苯脲,俗称“大果灵”。它的作用是帮助细胞快速分离,达到农作物快速增大的目的。目前膨大剂在我国使用广泛,除了西瓜,还有草莓、葡萄、猕猴桃等都使用了膨大剂。膨大剂作为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日本、美国等国都被广泛使用。实践证明,只要是在正常使用量范围内,使用了膨大剂瓜果还是比较安全的。“其实云南的西瓜根本就不需要催熟。”业内人士李先生介绍,云南地处热带,西瓜成熟时间本来就早于国内其他的一些地方,因此,不需要用膨大剂或者是催红素等物质让西瓜早熟来抢行情。且在增加成本的情况下,也不会有瓜农使用。比如,版纳等地的西瓜就呈现出大红色而且较为沙,而昆明周边的西瓜就呈粉红色较脆。部分瓜白籽是因人工授粉而对于白籽和黑籽西瓜来说,他表示,白籽和黑籽只是花粉结合的方式不同而已。由于大棚里的西瓜缺少昆虫授粉,瓜农会采用人工授粉的方式,这样结出来的西瓜黑籽会比较少,但对人体无害。露天的西瓜一般皮厚,且用蜜蜂授粉,因此黑籽居多。如果膨大剂使用量大,主要影响是导致瓜果品质变差:首先,口感差,红而不甜。其次,营养低;第三,形状怪。“歪瓜裂枣”的畸形果很有可能就是植物激素的作用。建议 ▶一看二闻三掂四尝五拍一看,“貌由心生”可能更适用于瓜果蔬菜。以西瓜为例,喷洒激素的瓜容易畸形,比如两头不对称、中间凹陷等。正常成熟的西瓜外形标准,两端圆满。二闻,自然熟的水果,大多在表皮上能闻到纯正的果香味。三掂,如果是同一品种,同样大小的果蔬,比较沉的那个,则代表水分充足。四尝,如果一点甜味都没有、肉质粗糙、或者隐隐发酸都可能是激素惹的祸。另外,如果是买西瓜,可以一只手托住西瓜,另一只手在瓜顶拍打,如果感觉到从上到下震动,就代表瓜熟了。

格桑花儿开 发表于 2011-6-1 21:58:04

么么.......地球太危险了:L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膨大剂影响蔓延 昆明西瓜滞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