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手机被老师没收了
孩子的手机被老师没收了 那天,女儿放学回家一进门就扑进她爸怀里哭哭啼啼地说,自己的手机被老师没收了。女儿这个学期升入初中,学校离家更远了,出于安全考虑,她爸给她买了新手机。听了她的哭诉,她爸怒不可遏,顾不上吃晚饭,就要赶去学校找校长理论。
我一把拉住女儿她爸,劝他不要冲动。得知女儿是因为上课玩手机而被没收后,我没有同情她,而是大声地说,你有什么好委屈的?我要求她找出《中学生守则》和学校规定。与此同时,我在网上搜索有关法规。我们母女俩花了几个小时研究,女儿终于明白了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接着,我们又讨论了女儿该如何与老师交涉如何向老师表达自己的意见。
第二天,女儿回家很高兴地告诉我和她爸,手机事件圆满解决。她说她诚恳地向老师作了检讨,保证以后不再在课堂上使用手机。老师说要暂时替她“保管”,她委婉地告诉老师,自己是走读生,老师没有权利和义务“保管”她的私人贵重物品。老师听后爽快地退还了她的手机。后来,老师的来电也证明了女儿所说属实。至此,我终于放心地吁了一口气。
这是朋友家庭教育中的一个小故事。朋友亲口告诉我的这件事,让我忆起了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事。
我的儿子升入高一时,学校安排数学老师当他们的班主任,这个班主任是参加工作才两年的女孩子。因为年轻经验不足方法欠缺,引发了学生的强烈反感。正式开学不到一个月,班里几个学生发起了罢免班主任的活动。有天中午,儿子给我电话说,全班除了他以外,包括团支书和班长在内的其他五十几个同学,都在给学校的罢免班主任的“请愿书”上签了名,现在同学们要求他签名了,该怎么办?我向他了解情况,他告诉我,他这个副班长虽是自己竞选、同学公认而当上的,但班主任老师对他好,而且确实在尽力管理班级,实事求是地说,老师的管理确实有问题,所在班级开始落后了。不过,应该再给班主任老师一些时间去改进,现在就罢免她显然不公道,但“众怒难犯”,如果自己一个人与全班同学唱反调,将来自己就会被孤立,在学校的正常学习和人际交往就会受到影响。最后,我们父子俩达成了一致――弃权。虽然班主任被撤了,虽然事件过去多年,但已成长为长沙名校优秀教师的那位班主任,一直记得我儿子的好,常说我儿子有良心,是我儿子激发了她的上进心。
有次在网络上看到一个中学生写的故事,故事题为《伽利略的新选择》,说的是当教会容不下自己的理论时,伽利略面临两个选择,一是坚持自己的原则硬碰硬牺牲自己,二是委屈自己保全性命。权衡再三,伽利略选择了保全性命。因为他有更伟大的理想,他知道只有自己先活下来,才能有更大的发现,才能为人类做更大的贡献。
这个网络故事让我眼前一亮,而那个周末巧遇的朋友家一场家庭“学术讨论”则令我惊喜不已。
朋友的儿子就读中学,尤爱历史。那天,他跟身为国家安全人员的父母探讨司马迁和海瑞这两个历史名人。朋友夫妇的巧妙引导使孩子得出了司马迁比海瑞更伟大的结论。因为司马迁知道孰轻孰重能够忍辱负重,海瑞本可以为百姓做更大贡献,但因不知变通而实际上是在与强大的国家机器赤裸对抗,最后只成为清廉的庸官。这个结论与《伽利略的新选择》有异曲同工之妙。妙就妙在形象地说明了个人如何处理好与国家的关系。其实,这就是典型的公民教育。
人一出世就面临着如何处理好与其他个体、与周围群体、与所在国家的关系问题。个人要在国家机器面前安然自处,就得有极强的规则意识并自觉遵守。
实际上,有强烈规则意识的人才会听从而不盲从,才能更多地享受自由带来的益处,才能更好地创新,才能更快地成就自己,才能更多地回报家人和社会。否则,将不但不能成才,还可能不必要地付出包括生命在内的惨痛代价。
规则意识的培养就是最好的公民教育,更是我们家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课程。
文/风的痕迹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