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都重要最后变成了什么都不重要
什么都重要最后变成了什么都不重要 “宁愿少吃一点,少穿一点,少用一点,希望少一点病痛。”躺在病床上的亲戚曾对我这样说。当时,我只是淡淡一笑,“少一点病痛。”我相信是他永远的真话。至于“少吃一点,少穿一点,少用一点”,我则只当耳旁风,哪怕他当时确实发自肺腑,我也觉得那是作不得数的。果不其然,病好一出院,他比过去更拼命,一口气接了好几个工程,整天忙得连轴转。他得赚钱,因为一大家子的吃﹑穿﹑用,一点都少不得。人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追求,自己缺乏的东西才被认为是最重要的东西,似乎除此之外都不重要。然而,人生在世,健康、快乐、学业、工作、家庭、财富、地位、荣誉、幸福……你说哪一个不想追逐?除了困苦和失败,什么都重要。
有位女性朋友结婚不久便离婚。年纪轻轻的不可能不再成家。前夫的背叛给了她很大的伤害,再找对象时,她将人品好作为了对男友的唯一要求。她以为,只要对方人品好,其他什么问题都好说。老天垂怜,她遇到了一个“好男人”,他的忠诚无可挑剔。起初,她暗自庆幸,此前的种种磨难都是为了与他相遇。没多久,她就发现:人品重要,其他的也重要。虽然他不沾花惹草,但近似于工作狂,加上职业的特殊,他几乎没多少时间和她相处。在她看来,家,也只是他匆匆路过的驿站。感情由热变冷,伴侣的感觉才开始就消失了。忍了又忍,她说她打算分手。想想也是,婚姻里,除了人品,时间、感情、技巧,房子、票子,要求稍高的还有车子,少得了哪一项?
家庭教育中,父母和孩子也常为“重要”和“不重要”而纠结。
从理论上来说,孩子身体好脾气好就是好孩子。也就是说除了身体和脾气,其他的都是次要的。事实上呢?多数家长巴不得自己的孩子什么都是学校第一世界一流,当然不少孩子潜意识里也这么想。前不久偶遇熟人的儿子。这孩子正在有名的重点中学念高二,阳光活泼,身体和心理都很健康,为人处事都不错,只是成绩不怎么出众,但我认为他是个极正常的孩子。因为喜欢,所以就与他有了一两个小时的交谈。谈到她那知识分子出身的父母对他的期望,他的脸色立即由晴转阴。他的父母要求成绩中等的他跃居全年级第一,为此,剥夺了他享受分担家务劳动的快乐等一切权利,让他埋头书堆苦读,还经常为成绩而数落他。在他父母看来,表现、身体、成绩样样重要。他承受了超负荷的无形压力。最后,他叹了一口气:“叔叔,有时候我真想如我们学校的×××一样,从教学楼上跳下来算了。”一听此言,我立马被吓得大惊失色:“千万不可!万万不可!活着,才是最重要的。”
人,只有活着,才有时间考虑什么重要不重要,才有机会去选择你认为重要的一切,比如说做最好的自己,找到最合适自己的人,过一种自己最想要的生活等等。
“活着,才是最重要的。”这句话并非我的原创,著作权应属于我的那位作家朋友。那年,作为小字辈,我与他一道去参加一位名家的追悼会。被悼念的那位名家,抽烟、酗酒、熬夜,大家都认为这些不良习惯导致了他的英年早逝。作家朋友当时很伤感,因为他也有这些毛病,决心彻底戒掉烟酒,“活着,才是最重要的。再也不为虚名熬夜写作了”。那天以后,他确实坚持了两个月健康而又规律的生活。不过,两个月之后,所谓“人生的启示”,“生命的警示”就被他抛到九霄云外去了,照样抽烟、酗酒、整晚整晚地码文字。
呵呵,生活就是这样充满着矛盾,理念和行动往往也是如此不对称,对很多人来说,什么都重要最后变成了什么都不重要。
文/风的痕迹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