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马锅 发表于 2012-8-30 12:30:44

陕西安监局长杨达才回应车祸现场露笑是想让干部放松

  陕西安监局长杨达才回应车祸现场露笑是想让干部放松 昆明论坛小编导读 8月26日在陕西省包茂高速安塞段发生的特大交通事故,迄今已有36人遇难,3人受伤。事故后的一张新闻图片拍摄到陕西省安监局局长杨达才面带微笑出现在事故现场,迅速引发网友愤怒声讨。随后,网友又“人肉搜索”出杨达才佩戴名表的各类图片,使争议疑云挥之不去。
  
  在昨日的一场线上微访谈中,陕西省安监局局长杨达才对自己此前在交通事故现场的微笑照做出了回应:当时一不留神,神情上有些放松,现在回想起来,我也很内疚。
  
  访谈一开始,杨达才即强调想和网友进行一个沟通,“表达我的歉意”。他表示,事故早上自己6点多接到报告,11点到达现场,先向遇难者默哀之后才开始了解事故有关情况。“来到事故现场,看到情况,我们的心情很沉痛,由于事故太过重大,现场气氛其实很压抑,有些基层同志向我介绍情况的时候,都显得特别紧张,有的同志口音比较重,有些话我听不太清楚。我让他们放松些,可能一不留神,神情上有些放松。现在回想起来,我也很内疚。”
  
  杨达才表示,被网友扒出多张照片中佩戴名表,常换常新。他回应称:没戴江诗丹顿,最贵一块是价值3.5万的万宝龙,其他几块跟网友说的差不多。关于表的问题。我也在这里向大家做一个说明。这10多年来,我确实买过5块手表。这些表是我在不同时期自己购买的,是用我自己的合法收入购买的。这一点,我已经向纪律监察部门做了汇报。我这几块表里面,最贵的一块是今年买的万宝龙106500型号,价格是3.5万,不是江诗丹顿牌子。其他几块表的牌子跟网友所说的差不多,每块价格大致在一到两万左右。
  
  网友:请问您能否解释当今党的干部为什么如此容易令人质疑?是网友苛刻?还是其他?还是干部本身问题就很多?
  
  杨达才:我想,作为公务人员,被网友这样监督是合理的正常的。之所以这次被网友这样关注,首先还是因为我自身有不谨慎的地方。说实话,起初听说网友各种批评指责的时候,我也感觉很委屈,因为这并不是我本意。
  
  网友:我觉得杨先生能通过微博和大家沟通,这种做法非常好!真正意义的和谐社会就是需要沟通。不怕有质疑,就怕不敢面对。就这个做法,我支持!我也相信绝大多数网友是善意的和通情达理的。这不是问题,不用回答的。
  
  杨达才:我今年50多岁,身体也不是太好,驱车四个多小时赶到现场的时候其实也很疲惫,但我是带队领导得打起精神,和基层同志谈话的时候只想让他们不要太紧张。不过站在网友角度想其实也合理,大家不在现场对现场的情况不了解,有自己的看法也很正常,我也能理解。
  
  网友:车祸现场笑脸官员陕西省安监局局长杨达才微访谈,不管此人如何解答网友的问题,不管他的笑脸、他的手表怎么样,这是一个非常非常好的开始,以后的“问题官员”,都这样进行危机公关吧!
  
  杨达才:如果能够让更多的人都关注安全生产,通过网络向管理部门反映举报,监督生产安全,让广大人民群众平安生活、安全生产,使“8.26”这样的事故没有产生的土壤。我这次挨骂也挨得值,我也挨得心甘情愿!
  
  中青报:局长笑场曝某些官场缺一课权力伦理学
  
  “严肃追责、稳妥善后”,这是“8·26”延安特大车祸的关键词。其实,再严苛的追责与再完美的善后,也无法弥合生命消逝之痛。就在舆论欣慰于事故真相掘进的速度与问责的决心时,公众发现新华社拍下的现场图片中,竟然有一当地官员在事故现场“傻笑”。
  
  8月28日《钱江晚报》消息说,这张照片在微博中流传后,惹得网友非常不满。随即,网友人肉出图中官员是陕西省安监局局长杨达才。据说,杨局长的麻烦,后续的还有一系列的“名表悬疑”。
  
  这是最底线的世故人情——在惨烈的事故现场,越是春风满面的微笑,越是让人心寒齿冷。有人说,你不能要求每个在现场的公民集体演出悲伤与绝望。这话当然有理,道义层面的悲悯,不是法定的责任。何况,官员也是人,不可能一分钟60秒保持某种官版的表情。既然没有正对着镜头刻意微笑,那么,这样格格不入的笑容也许是与同事或领导的一个招呼,算不上对公共事件的姿态与反应。硬是上纲上线,反倒显得我们的忧伤刻板而不够真诚。
  
  杨局长的“笑场”,也许从两个层面解读更为妥当:一者,作为一般行为,确实没必要以诛心之论讽刺挖苦。一帧定格的照片,不能360度还原一个不被误读的现场。在诸多公共事件中,我们已经一次次认识到,孤立的片段既是真相,又未必是真相的全貌。在断章取义成为舆论传播惯性的时候,秉持起码的理性与警惕,是对公民权利与自由最好的尊重。
  
  二者,作为职务意义上的微笑,我们确实没法原谅这样的“笑场”。即便是有一百个需要微笑的理由,但在特大事故现场,一个地方安监一把手,肩上必然对应着或明或暗的责任与担当,即便真相未明,满地也是不尽的反思与追问,哪来如此没心没肺的笑意?“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于风险社会而言,事故与灾难也许逃不过概率上的可能,但痛定思痛、反思公共安全上的疏漏与短板,恐怕更是务实之举。从这个意义上说,官员在现场的举手投足,在公众眼中既是对事件最真实的“情感流露”,更是对日后工作的“立体诠释”。严肃的安全事件,能被盈盈笑意一带而过?
  
  在重大灾难前“笑场”的官员,杨局长不是第一个,也许未必是最后一个。这个问题对应着双重现实:一是某些官场缺一课“权力伦理学”,在“官道”与“人道”上长期断裂,一旦遇到灾难或事故,只见数字不见人名、只见器物不见生命,于是其第一反应就是将事件完全抽象成物质的损失大小与权力的责任轻重;二是越是重大事故越容易“勾兑”责任,因为掌控了高超的“责任逃脱术”,因此,即便问责的板子抡下来,屁股上也不会有重重的疼痛。长此以往,死再多的人,也不过是一场“集体责任”的意外,个人罚单注定不会沉重到令其面有忧色。
  
  在人道与生命法则面前,一切制度设计及权力构架的本色都会暴露无遗。这是一个拒绝道德暴力的年代,但这更是一个张扬人性情怀的年代,虽然,我没有权力要求你悲伤,但我们总能在“笑场”的诡异中,读懂权力的失范,或者警醒秩序的荒诞。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陕西安监局长杨达才回应车祸现场露笑是想让干部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