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淹水逃生术车主必学 专家教你最佳逃生方法
汽车淹水逃生术车主必学 专家教你最佳逃生方法 昆明论坛小编导读 21日,一场60年一遇的大暴雨横扫了北京,暴雨使不少地方一片汪洋,导致多人被困车内丧生。除了关心北京目前的情况,市民们还想知道:“遇到汽车被淹,该怎么逃生?”被困车里溺亡,引发了网上关于汽车淹水逃生术的讨论。专家网友纷纷献策,记者亲自上阵测试各种汽车淹水逃生术。北京的一名车主被困在桥下积水处,当被送往医院时却抢救无效死亡,死因是“淹溺”,抢救时发现他的头骨都撞碎了。
头枕尖端砸车窗逃生?实验党:有砸开的有砸不开的
昨天这样一条微博广为流传:“北京暴雨致使有人打不开车门造成溺亡,其实被困在车里逃生时,您只需把座位头枕拔下来,用那两个尖锐的插头敲打侧面玻璃,这是当初设计就考虑到的。”
记者核实:对此,记者采访了东风本田实田店售后前台主管宋飞菲,她表示这个方法确实有用,座位头枕也确实是如此设计的。但需要注意的是,在选择敲击汽车侧玻璃部位时,最好选择砸向玻璃与门框的边缘处,这个地方最容易被砸破,而因为受到水内压强关系,最难砸破的地方是玻璃的中心位置。此外,在新浪微博中,也有不少网友找到了美国探索发现节目拍的《日常生存自救3》,节目中主持人正是运用这一方法逃生自救,从而证明了这个方法的可行性。
实验党:昨日,微博上有较真的网友做起了实验,而实验结果也是各不相同。有“童话大王”之称的郑渊洁昨日下午发微博表示,自己特意驾车到广渠门桥,用微博上介绍的头枕金属棍成功砸破车窗。而另一位微博网友樱桃巴巴也用同样的方法实验,却只在车窗上划出几道痕迹,据其总结,由于车内空间有限,且头枕不利于把握,施展起来有困难。
结论:虽然从理论上来说利用头枕砸窗的方法可行,但为什么同一个实验却得出了不同结果?这还需要进行更严谨的实验,进一步确定是否和网友实验时所用的角度、力度等有关。不过,网友樱桃巴巴的测试至少说明这种做法在部分条件下是无效的,如果没有专用工具,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或可一试。在车内常备专用工具,防患于未然才最重要。美国电视科普节目《流言终结者》实验发现,钥匙、手机等物品无法砸开车窗,而专用工具则迅速有效。
建议:“头枕敲碎玻璃法”实施有难度
广州广保丰田汽车销售服务公司车间经理卫国光是汽车维保行业的资深人士。他昨天表示,汽车头枕敲碎玻璃的方法其实并不值得推广。他表示,如果在空间足够的情况下,头枕插头有可能敲碎玻璃。但在水涌入车内,车主慌乱的情况下,车内空间狭小,人很难用上劲。而且,不少头枕插头的头都是平的,而非尖的,未必能敲碎玻璃。此外,也不是所有的车的座枕都能那么容易拔出来。
他还表示,为保险起见,还是在车内放一把羊角锤或专门用来车内逃生的安全锤比较稳妥。这种专用工具除了能敲碎玻璃外,后面还带着一把刀,可以割断安全带。除了这个座枕插头外,防盗锁、灭火器也可以用来敲碎玻璃。至于有人提出用高跟鞋敲碎玻璃,之前他们也尝试过,难度很大。“高跟鞋的跟毕竟不全是金属的,也不够尖利。”
《汽车杂志》总编辑董宝青昨天也表示,头枕敲玻璃实施起来有很多问题:1.不是所有的头枕都可以拔出来;2.拔出来的头枕也不一定可以打破汽车两侧的车窗玻璃。“汽车落水自救是一个矛盾,在汽车落水的时候,我们总是希望车窗玻璃越容易砸碎越好,但是我们买车的时候,却是希望汽车玻璃有足够的强度。这么容易给你用头枕砸碎的汽车玻璃,是不合格的汽车玻璃。”
“等车身完全进水才逃生”易窒息
奥迪公司的秦师傅说,如遇暴雨天气,且车辆周围已经形成积水,最佳选择是立刻打开车门离开车辆。若积水已经较深,没过车体超过二分之一,打开车门不再可能,这时车窗就成了最佳的逃生路径。如果积水尚未堵住车窗,则应抓紧时间解开安全带,打开中控锁,摇下车窗逃生。若车体被整个淹没,水压致使车窗无法摇下,就要利用身边的防盗锁、羊角锤等工具砸破侧车窗逃生。
此外,部分车型虽可以放下后排坐椅使车厢和后备厢连通,但因操作程序较为复杂,车内空间较小,在紧急情况下,人要快速完成放下后座、爬进后备厢等一系列动作是较为困难的。
此外,网上还流传一种说法,如果车身被雨水浸没,应等整个车辆被水浸泡之后,借助内外平衡的压力打开车门或车窗逃出。对此,秦师傅认为是不可取的,因为车内空间小,氧气有限,若等车身完全进水才开门逃生,就很容易发生窒息。
挡风玻璃难敲破逃生首选敲侧窗
在车辆落水的情况下,究竟是从侧门逃生,还是从天窗逃生,还是从后备厢逃生,哪里是第一选择?多位汽车工程人员昨天均表示,从侧门逃生是第一选择。
卫国光昨天表示,如果车辆坠入湖中或深水中。首先应解开安全带,打开车门。因为采用侧门逃生是最安全快捷的方式,汽车落水后,不会瞬间沉到水底。如果车门已经打不开,则应用安全锤敲打玻璃的边缘和四角,尤其是玻璃上方边缘最中间的地方,一旦玻璃有了裂痕,就很容易将整块玻璃砸碎。在窗户破碎时,碎玻璃会连水冲入车内,要注意避免划伤。因侧车窗比前后挡风玻璃厚度小,所以要敲破玻璃时首选是敲打侧窗玻璃逃生。
在敲打车窗玻璃时,可敲打玻璃边缘位置,更容易被敲碎,因为边缘处有缝隙。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敲玻璃时不要敲前面的挡风玻璃,因为挡风玻璃很难被敲碎,并且,防爆膜多数也贴在挡风玻璃上,敲碎的难度更大。
行驶中遇积水应先弄清水深再通过
科学松鼠会成员昨天也在网上宣传:车窗加压实验显示,在汽车沉入水中时,无论是电动车窗还是手动车窗,只要车内还有空隙,就无法打开。当然,如果没有及时开窗,也可以通过一些专用工具,比如用破窗锤来击碎车窗玻璃,让水尽快进入车内,增加逃生机会。但经测试,猛踢、手握钥匙、用手机砸等其他方式无法打破玻璃。
只有当车内充满了水,车门两侧压力相等时,才有可能打开门。如果不打开车窗,水流进车内的速度较慢,车内的人会很容易溺水。如果车辆在沉没的过程中能快速打开(破)车窗,就可以让水以最快的速度进入车内,达到车内外压力平衡的状态也是最快的,车内人员更容易逃生。
卫国光昨天还表示,车辆雨天行驶一定要准确判断水情。对经过地段水深不确定时,宁可下水“以身试水”,如果水深没有没过保险杠,可以尝试挂低速挡,加大油门,匀速经过,中间千万不能踩刹车,不能换挡,不能让车辆停下来。“裤腿湿了是小事,被困在水中才是大事。北京这次事故也给大家提了个醒。”在车辆被水浸时不要重新启动发动机。一般情况下,汽车被水淹没后,空气滤芯有可能进水。发动机吸水后,会造成火花塞无法点火。水也会被吸到汽缸里,导致发动机报废。
他还提醒说,下雨时尽量不要将车辆停在地下车库,哪怕让车辆停在露天淋雨,也不要躲在地下车库中的车辆里,这是很危险的。
董宝青也奉劝各位车主说:“遭遇暴雨时,千万别贪图一时的淋不着而躲在某个小空间,一定要往高处转移。”
为了验证这些方法,昨日下午,记者利用网上推荐的“汽车座椅上的头枕”、“汽车内附工具中的拖车钩”、铁锤等工具,在一辆国产越野车内做砸窗试验。实验发现,在用全力的情况下,男性也无法用头枕击破车窗,而铁锤、拖车钩等坚硬、重、易甩击的工具,可以将车窗砸破;车玻璃四角比玻璃中心更易击碎。
咨询汽修专家潘旭东表示,当车刚浸水,车门无法打开时,驾驶员就应尽快破窗逃生。他称,如果车辆突然入水,且水已没过车轮以上,车辆一般都会因为浮力难以控制了。此时,应果断砸窗逃生。前车窗被淹没后,车内人生还的可能性就非常小了。至于在水下砸车窗是否有不同的反应,该专家表示,暂没有实践证明。
此外,潘旭东称,车窗贴膜对砸窗的效果有一定影响。一般的太阳膜对车窗防碎作用很小,利用正确的工具砸车窗不会有太大区别。但防爆膜对玻璃有保护作用,可以分散外力。另外,贴了防爆膜的玻璃,即使破了也不会马上掉落,而是呈网状碎裂。
1记者实验用汽车头枕砸破驾驶室玻璃。因车内空间狭小,难以用力,砸了两三分钟后仍无法破窗。
实验样品:长城哈弗实验目的:寻找最佳破窗逃生方式
实验地点:幸福大街新京报社停车场实验时间:7月23日19:30-20:30
实验一头枕钢管砸失败
实验目的:不少汽车的说明书介绍,在车门锁死无法从内部打开时,可以拔出插在座椅上的头枕,利用头枕下边坚硬的钢管击碎车窗玻璃。实验人员就此利用头枕下的钢管分别砸击汽车玻璃的中心、四角,看此方法多长时间能够破窗。
实验过程:首先由女记者将驾驶座椅上的头枕拔下来,由于头枕下边的钢管并不长,所以拔的时候并没费力,仅花费4秒钟时间。
记者双手握头枕,将钢管最尖处用力向车窗中心砸去,但砸了十几下,仅仅划伤了玻璃上的贴膜。随后记者主攻玻璃左上角(由于头枕较大,在狭小的驾驶室、副驾驶室内很难砸其他三个角),砰砰砰几声巨响,有几次还脱手砸到了车框上。一分半钟后,除了玻璃贴膜被划伤外,玻璃仍无动于衷。其间,记者曾改变握头枕方式,改抓头枕的钢管往玻璃上捅砸、甩砸,始终无法砸开玻璃。
随后,换上男记者使用头枕砸玻璃,男性力气更大,记者砸玻璃的同时,从外部能看到车门框在晃动,能看到钢管砸出的火星。但因车内空间狭小,难以用力,三位男士分别砸了两三分钟,仍无法破窗。
实验分析:汽修专家潘旭东称,通过实验可以看出,用座椅头枕钢管砸碎车窗玻璃是“不靠谱”的。他解释了其中的原因,座椅头枕一般用高强度填充物制作,这些材料本身就有缓冲力的作用,在另外一段的金属架击向车窗时,后端的填充物会吸收分散部分力。另外,金属支架末端不是尖锐的,击打到玻璃上的一点压强就会减小。
了解到头枕金属支架把车窗贴膜已经划破但还没有砸破车窗,潘旭东解释称,金属支架很难垂直砸到一点,斜着划开力被分散得更多,传递到车窗的力就更小。
2记者抓住把手,将拖车钩圆环状端朝玻璃砸了七八下后,无果。随后记者改为甩砸,将玻璃击破。
实验二拖车钩甩砸成功
实验目的:被困在车内时,离驾驶员最近的工具可能就是汽车本身自带的维修工具了,包括拖车钩、千斤顶上的把手以及灭火器。
记者通过本实验,测试拖车钩是否能砸破车玻璃。
实验过程:众多器材中,只有拖车钩和灭火器最重,拖车钩长约25厘米,一头是像扳手一样粗的杆,另一头呈圆环状。
男记者首先握住杆,将尖头猛力向车窗砸去,砸了七八下之后,玻璃丝毫不破。随后,男记者抓住把手,将圆环状端朝玻璃甩砸,“砰”的一声闷响将玻璃击破。“之前因为空间不够,使不上劲,之后甩砸,感觉只用了2/3的力气就破窗了。”
在另一扇玻璃上,记者本想用小型的车载灭火器砸玻璃,但被车外的几名老司机制止,“灭火器里边有压力,阀门很小,不敢保证灭火器的质量绝对过关,遭受重击时有可能爆炸。”安全起见,记者只得放弃这一尝试。
3记者坐在副驾驶座上,挥锤砸向驾驶室车窗,一次便将车窗敲碎。
实验三逃生锤砸成功
实验目的:公交车上一般都备有逃生锤,危急情况下,乘客可以用锤砸破车窗玻璃四角逃生。记者昨天购买了小臂长的铁锤,尝试用其破窗。
实验过程:女记者坐在主驾驶座上,用铁锤砸同侧车窗的中心,用尽全力猛砸三下,车玻璃仍“无动于衷”。
随后,记者换座到副驾驶室,挥锤砸向驾驶室车窗左上角,“砰”的一声,一次便将车窗敲碎。记者看到,不仅砸的角被击碎,其对角的玻璃也碎掉。
实验分析:潘旭东介绍,其实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一把手柄比较长的逃生锤,锤子顶部尖尖的容易形成高压强,长力臂会使使用者事半功倍。
潘旭东同时提醒称,砸车窗也有位置的选择,一般应该砸向车窗的四个角,如果砸在车窗中心,按照力学原理,冲击力是被整个车窗分担的,作用力会降低。
4记者尝试用脚踹车玻璃十余下,不仅无法踹破玻璃,连车门都无法撼动。
实验四脚踹、肘击失败
实验目的:在没有工具的情况下,尝试用脚踹、肘击是否能破窗。
实验过程:车窗坚硬,用肘击如同鸡蛋砸石头。记者坐在副驾驶座,用脚猛踹驾驶室旁车窗玻璃,女记者用厚底帆布鞋猛踹了1分钟左右,男记者穿跑步鞋蹬踹十余下,不仅无法踹破玻璃,连车门都无法撼动。记者感觉,踹玻璃中心,反而被玻璃弹回。
徒手破窗失败。
实验分析:网上传的利用裤袋扣套在脚上踹开车窗,潘旭东也觉得不太可能实现。他称,首先裤袋扣着力面大,也不利于力向一点冲击,此外,驾驶员在座位上蹬踹车窗,人也会被反作用力推动,难以发力。
嗯嗯,学习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