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土情 发表于 2011-5-18 12:14:01

昆明拟打造5大新兴产业

  大大高于全市平均每个企业拥有0.4件专利的水平。知识产权试点示范企业已达63家,全市平均每个高新技术企业拥有专利8件。每百万人拥有授权发明专利58件,西部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居第四位。
  民盟昆明市委、市科技局结合我市实际情况,日前。从战略层面提出了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调查演讲,即优先发展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业等5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从而为昆明未来的发展赢得主动权。目前,该报告已上升到决策层面,有望在今年底正式出台该项产业的总体规划方案。
  对经济社会全局和久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生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去年10月,国务院出台了国《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并明确了现阶段我国重点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能源汽车等7大新兴产业。
  提出了大力实施“544战略,昆明“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调查演讲面向昆明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即优先发展5大重点产业、重点实施4大基础工程、着力打造4大支撑平台的发展目标。其中,5大重点产业,选择高端装备制造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及高新技术服务业、生物与医药产业5大高新技术产业作为我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上述演讲内容是民盟昆明市委员会、昆明市科技局经过长达半年的走访、调查,民盟昆明市委副主委叶明说。以及对资料、数据进行了分析、评估和专家论证后完成的演讲,以期能为市委、市政府在加速推进昆明新型工业化进程方面提供决策参考。
  演讲不只提出了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对策建议和措施,因此。还提出了每一个阶段发展的总体目标,即到2015年,昆明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总量达到2150亿元,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30%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健康发展、协调推进的基本格局,对产业升级的推动作用显着增强。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总量达到5000亿元,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40%以上。形成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大企业和一批创新活力强的中小企业;建成一批产业链完善、创新能力强、特色鲜明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使昆明成为全国重要的面向南亚、东南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基地和生产制造基地。
  该报告已上报昆明市委、市政府高层参考决策,目前。并有望今年内出台昆明市《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同时组织国内外专家编制《昆明市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产业园区规划,从而与“十二五”规划实现对接。
  建6个国家级产业联盟从现在至2015年,本报讯 记者廖兴阳报道 来自昆明市科技局的消息显示。昆明将建设6个国家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形成产学研相结合,多主体、多层次、开放互动和协调发展的自主创新体系,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昆明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步伐即将组建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市科技局称。将运用市场机制,集聚创新资源,鼓励骨干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尽快掌握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将创新效果转化为国际标准、国家规范、行业规范及地方标准。其中,将重点建设6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即以云铜、冶金集团、贵研铂业为核心的有色冶金及稀贵金属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中铁、昆机、CY集团、电机、云变等为核心的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南天、昆船等为核心的主导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昆药、云白药、滇虹等为核心的新医药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云内、昆船、东风云汽、至德集团等为核心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天达光伏、电力研究院等为核心的新能源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同时,联盟还可根据需要不时增加创新主体,发展壮大。
  昆明还将建立一批“技术转移联盟”包括落实昆明与中国科学院、北京理工大学、浙江大学、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昆明泛亚分院等名院名校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同时,与此同时。鼓励昆明的企业与省内外知名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共同建立“技术转移联盟”使昆明成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技术创新合作与技术转移重要基地。
  对话叶明 昆明市科学技术局工业与高新技术发展处处长全市“高企”研发投入仅占“华为”
  10%更是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支撑。作为管理和推动我市高新技术产业的职能部门昆明市科技局工业与高新技术发展处,高新技术是引领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对昆明的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将会有怎样的评判和建议呢?
  目前昆明的高新技术产业在全国处于什么位置?记者:高新技术是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坚实基础。
  昆明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为178.5亿元,叶明:2009年。只有成都的23%西安的16%昆明资源型产业占80%以上,产业发展对自然资源的依赖较强,工业产业结构亟待调整。同时,高新技术产业整体规模太小,市场占有率方面没有一个产业领域在全国排位靠前,核心竞争力不强,小而散”特征明显。2009年昆明通过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中,产值上十亿元的仅有9家,产值过亿的有38家,规模以上高新企业只有132个,仅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的12.3%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全市上市公司只有19家,不及江苏一个县级市的上市公司总数,并且真正的高新技术企业寥寥无几。
  知识产权的转化力度还不够大。专利授权量只有成都的11.7%西安的40%名牌产品少,自主知识产权拥有量较少。竞争力弱。截至2009年全市拥有中国着名商标6件,但没有一件是真正意义上的高新技术产品,而西安是16件,成都是29件。而在市场占有率方面,没有一个高新技术产业能够进入全国前列。进入全国500强的企业中,基本都是资源型企业。
  那我科研投入情况怎么样?记者:自主创新能力缺乏既然如此缺乏。
  政府、企业、社会三方的科技投入,叶明:可以说。现在均严重不足。
  昆明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投入为17.6亿,2009年。只有深圳华为的10%左右。投入总量太小,新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的质量都比较低。例如,以技术密集、资金密集为特点的生物与医药领域总的研发投入只有2.4亿,平均每家只有570万元,而国内研发一个生物技术的一类新药利息就要4亿美元,跨国药企研发一个新药一般需要投入10亿美元左右,投入严重缺乏导致整个行业缺乏核心竞争力。同时,由于缺乏完善的风险投入体系,银行等金融机构对项目的介入深度和力度仍然不够,项目发展所需资金依然短缺,高新技术效果转化及产业化的进程受到限制。
  目前产业的聚集度和创新服务平台是什么情况?记者:园区是昆明各大产业聚集区。
  昆明有4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叶明:截至2010年。总产值达100亿元。而江苏省已建成国家高技术新型产业基地50家,平均产业规模达184亿元。可见,昆明的高新技术园区和工业园区产业聚集度不够,产业规模较小,完整的产业链尚未形成。
  特别缺乏专业化、市场化、网络化、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平台,昆明市内科技创新平台相对较少。以科技企业孵化器为例,昆明已建成各类孵化器13个,总孵化面积36平方米,孵企业近1000家,而西安高新区现有孵化器20家,总孵化面积110万平方米,累计在孵企业2200余家,从总体上看,昆明的各类创新平台已经不能满足产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同时,各类中介服务机构数量太少,缺乏水平高、规模大的骨干服务机构,缺少有影响的品牌业务,难以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昆明该如何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记者:这样一个现状之下。
  不是那一个人、那一个部门能完成的需要聚合很多力量,叶明:这是一个系统工程。且需要采用全方位、综合性、超凡规的有力手段和措施。
  认为需要重点实施4大工程,从目前看。即产业生态环境营造工程、产业发展集聚工程、产业核心技术攻关工程、产业创新人才资源开发工程;以及建设产业融资全过程服务平台、产业发展全方位支撑平台、产业突破核心技术创新平台、产学研”一体化平台4大支撑平台。
  新兴产业将园区化98%以上的电子信息、90%以上的生物与医药、80%以上的现代装备制造等高新技术企业集中在昆明。
  2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开发区)集中了昆明近80%高新技术企业。
  占总数30%产值达389亿元。通过发展,高新技术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载体和中坚力量。昆明是云南高新技术产业的唯一核心聚集区。2009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中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激进产业的有47家。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促进昆明工业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力量。
  高新技术引领园区发展全市拥有2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开发区)14个省级工业园区,4个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昆明市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和昆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集中了昆明近80%高新技术企业。2009年底,高新区每平方公里实现总收入140.42亿元,截至2009年。人均发明总收入164.04万元,发明增加值32.19万元,位居西部高新区第一,全国高新区的前列,累计承当了国家、省、市重点科研项目380多项,其中国家级项目50项。经开区2009年实现生产总值74.21亿元,胜利获批国家科技兴贸入口创新基地,也是云南省唯一的科技兴贸入口创新基地。
  全市科技创新、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转变发展方式方面显现了强大的领跑作用和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昆明的省、市工业园区建设如火如荼,两个开发区经过十余年的生长和发展。两轴多板块”格局正在形成,产业发展空间广阔。目前,安宁已胜利被工信部列为第一批国家新型工业化(磷化工)产业示范基地;高新区、经开区、杨林工业园区分别列入第一批省级新型工业化(电力装备、光电子、装备制造)产业示范基地。
  形成人才“磁场效应”
  全市拥有人才52万人,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对人才聚集有着强大的磁场效应”成为大量创新人才的聚宝盆”截至2008年。其中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4.21万人,共有R&D人员数21182人,而高新技术企业有研发人员9339人,占总数的44%大量优秀人才的聚集成为企业创新和发展的智力源泉。
  昆明市已有中央、省、市属科研机构72个,2009年。各级企业技术中心95个,其中国家级9个,省级69个,市级61个,各级重点实验室20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1个,科技企业孵化器13家,其中国家级7家,孵化场地面积30万平方米,孵企业近1000个。一些研究机构,特别是中央驻昆单位,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例如,以昆明物理所为代表的红外热成像系统制造技术在国内处于先进水平,微光夜视产品制造技术在国际上处于先进水平。拥有国家级光电子技术中心2个,中科院重点实验室1个及省部级光电子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级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1个。

楠儿 发表于 2011-5-18 22:42:31

:D:D:D:D:D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昆明拟打造5大新兴产业